在此时的黑暗中闪烁着不可动摇的希望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重温当天弥撒中诵读的《马尔谷福音》的章节,指出耶稣先是告诉门徒们祂将受到的苦难,描述那些目睹耶路撒冷被毁的人的心境,但也立即谈到人子的光荣到来(参阅:
你们的使命不只是创造美丽,而且还揭示隐藏于历史进展中的真善美,给那没有声音者发声,在希望中转化痛苦。我们活在一个充满危机的复杂时代,有经济和社会的危机,还有心灵的危机,意识的危机。
(约42:3)纵然无花果树不发芽,葡萄树不结实,橄榄树一无所产,麦田不出产食粮,羊栈内没有羊,牛栏中没有牛,我仍然喜乐于上主,欢欣于我的救主天主。
除了读圣经,她还学钢琴,喜欢唱圣歌。她全力践行耶稣彼此相爱的命令,爱天主、爱教会、爱亲友和兄弟姊妹。
2010年复活节,在西柳林堂由本堂郝春喜神父领了洗,圣名保禄,成为教会大家庭的一员。又于翌年春,参加了新任本堂张俊海神父主持的派遣礼,成为一名热爱福传的布道员。
送我去火车站的途中,她仍滔滔不绝地说着她的福传计划,使我很受感动,于是想起了一位老作家书房中的题字: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这两句话不正是张真元的写照吗?
——大概这就是许多人——特别是文人雅士贤者圣徒喜竹爱竹的真正缘由。竹,总是容易让人想起空已虚心,想起豪迈凌云,想起高风亮节与脱俗超尘。
奠基与发展留在迪化的神父首先住在史先生家,然后设了一间小小的圣堂(在顺城巷,现在的人民路民航局售票处),进堂望弥撒的人虽然不多,总算有了新的进展,宗座闻讯甚喜,随即派德籍圣言会神父奚伯乃来迪化帮助传教,
要是这样的话,每一个人应该都差不多,大家都应该是忧喜参半。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愁容满面,有的人又总是笑容可掬呢?显然痛苦的经历并不能决定我们快乐与否。
每逢教会节日,都是教友们最快乐的日子,大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孩子们暂释沉重的学习负担,怀着一种轻松、喜乐、感恩的心情,到教堂参与弥撒圣祭,之后是亲朋集会,聚餐庆贺,真可谓喜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