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拒绝,只有他才能把好东西给我们的(路11:9-13)。在解释主耶稣的这一祈祷上,圣西彼廉对这第四项的祈祷有两方面的重要阐述,颇值得我们注意。
“主耶稣基督真的复活了,阿肋路亚!”的声音响彻圣堂内外,就连那些得到主教、神父降福的教外朋友都也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
耶稣对他说: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参阅:路十九5,10)。因此,天主的旨意是寻找和拯救迷失的人。教宗问道:你们是否想过,天主在寻找我是什么意思?
当天是圣母访亲庆日,教宗依据弥撒福音,论述了圣母玛利亚的行走、相遇和喜乐这3个要素(参:路一39-56)。首先,玛利亚是行走的人,从纳匝肋来到犹大山区探望她的表姐依撒伯尔。
(路十一28)。当玛利亚无法完全理解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时,她便默存心中,省思和敬慕天主的创举。她在十字架下的临在就是这完全奉献的体现。”若瑟为何又能接纳和承行天主的旨意,从不予以阻挠呢?
教宗接着表示,这让我们联想到另外两个人,即荡子比喻中的长子(参阅:路十五29-30)和几天前在福音中听到的那位没有名字的富人(参阅:路十六19-21)。这位富人不关心别人的痛苦。
此外,牧函也凸显了《神曲》中的三位女性,即玛利亚,天主之母、爱德的典范;圣女贝特莱斯,望德的表率,以及圣女路济亚,信德的象征。
耶稣的训话中,对这两个概念也分得很清楚:他劝导宗徒们不要因着具备驱魔的能力而高兴,却要因为自己是在做着天国的事业而欣喜(路10:20);耶稣复明了两个瞎子,却“严厉警戒”他们不要传扬这事(玛9:30);
她是救主的母亲,免于罪恶的侵扰,身体和灵魂一起光荣升天,正如主日福音选读的《圣母赞主曲》所描述的那样:圣母玛利亚欢跃于上主,因为祂垂顾了祂婢女的卑微(参阅:路一46-55)。
保禄宗徒邀请基督徒团体走这条路,也勉励要随从圣神的引导,而且他自己也感到有这个需要。他没有说:“我是首领,你们都是群众。”保禄知道自己尚未抵达终点,愿意与众人同行,首先立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