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了罪恶、使人能够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善度人生的天主仁慈,无偿地传给了人。
他们的全燔祭和牺牲,在我的祭台上,要蒙悦纳……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的祈祷之所”(依56:1,6-7)。当然,这里的外邦人,是指那些“皈依天主”的人。
今天的司铎应根据《教会宪章》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功能及牧职(弗4:9-17)。重新发现圣召的多元化,彼此互补的圣召和神恩的多样性。
现代的孩子们,所得到的爱抚与呵护,远远少于他们所需要的。因此,他们不但没有学到如何与别人联系、沟通,如何给予别人温暖;反而学到的是疏离、孤独与冷漠,甚至挺而走险,作恶犯罪。
1587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了第一座华人天主堂——圣嘉俾厄尔天使堂,由西班牙籍道明会士所建,位于巴里安华人区。1661年华侨受洗已有四千人。
委员会由四位耶稣会神父组成:法国的伯多禄.布莱(PierreBlet),意大利的安日洛.马蒂尼(AngeloMartini),德国的布克哈特.施耐德(BurkhartSchneider),以及美国的罗拔.格雷厄姆
厄则克耳先知在一次神视中,看到流放者的暴尸和干枯的骨头,藉着被注入一股生命的气息而复活。这神视体现了以色列人对未来复活的希望,即失败和蒙羞子民对重生的渴望(参:《则》卅七1-25)。
新兴教友团体及平信徒运动,如夫妇恳谈、基督之侣、厄玛奴耳、普世博爱、圣艾智德等,为家庭和地方教会带来了活力和更新复兴。一个成熟的地方教会既需要专务祈祷的默观团体的支持,也需要外派使徒传教团体的配合。
在我们每个人选择去爱,去传福音,去尽责任时,一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然而,正如天主对先知厄里亚说的,无论他们听,或是不听,终究都要承认:在他们中有一位先知(则2:2-5)。
她生了撒慕尔,为感恩,带着一头三岁的牛,一‘厄法’面粉和一皮囊酒连同撒慕尔一并献给了天主”。(参阅撒上1:24-25)酒成了祭物之一。德训篇31章33节说:“人缺少酒,他的生活还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