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生活的本质是个人与基督的紧密相连,当基督位于度奉献生活者的生活中心,他们就能活出圣若望保禄二世在《奉献生活》劝谕的话:献身生活的确是降世圣言耶稣上对天父、下对世人的生活与行动之道的活生生纪念。
对主和对祂教会爱心服务的见证──以满怀希望的心情及复活的喜乐,自由地接受十字架所标示的见证──以及兄弟般的团结和向普世福传的热火,都是圣召成长中首要的与最具说服力的因素(《我要给你们牧者Pastoresdabovobis》宗座劝谕
再者,爱虚荣和自恋、教义上的僵硬和礼仪上的唯美主义,在这些形式和方式中,俗化隐藏在宗教甚至是爱教会的表象之下,但实际上“寻求的不是主的光荣,而是个人的光荣与舒适”(《福音的喜乐》劝谕,93号)。
本人已多次,而且最近更于「活于感恩祭的教会」(EcclesiadeEucharistia)通谕,秉承教父、历届大公会议和历任教宗的教导,诚邀教会对感恩圣事多作反思。
赵计军说:曾有人劝她离开过我,因为当时太年轻了,我也劝过她另嫁,但不管是谁,不管怎么说,她离开我的事想都没想过。笔者满怀钦佩地对他的妻子说:我为你祈祷!这么多年来你也真的很不容易,做得非常棒。
公元1715年,教宗克来孟十一世颁布《自登基之日》(ExIllaDie)通谕,结束了这场关于天主中文译名的争论,在该通谕中特别规定中国天主教从今以后只能以"天主"二字来称呼至高者:&
和平的生态学8.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他的《一百周年》通谕中写道:天主不仅把大地赐给人类,因此必须尊重天主赐予的原始好意来善加使用,就连人本身也是天主赐给的,也因此必须尊重天主赐给人的自然和伦理道德结构5。
1.利奥十三世(1878-1903)《新事通谕》(Rerumnovarum,1891年)是利奥十三世对工业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的回应,工业化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工作动态。
父母过来以后频繁的失踪、自杀以及与邻里之间关于信仰的争吵,让刘欢的工作难以为继,包括同乡大爷在内的亲友都曾劝他把父母送回老家,可刘欢坚持把父母留在身边。
在病危之际,徐光启不顾自己的身体,依然为汤若望、罗雅各等参与修历的传教士请功,并做出一些具体安排,推荐同为天主教徒的李天经管理历局,均蒙谕允。可见,徐光启心系教会,虽在临终之际,心中牵挂的还是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