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光靠自己,我们看不到真相,凭藉自己的智力也不行。我们可以探究整个救恩史,可以研究全部神学,但是没有圣神我们无法明白。
梵二文献中,谈到神职人员的成圣使命,提到他们尽心尽力地履行分内的职责,是最直接和应当的方式,如此才能让他们晓得自己为何而蒙召,为何这样违背社会潮流地做出牺牲和奉献,为何不停地呼召一个被很多人所摈弃的道路
他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开始说起,以前对痛苦的看法只限于表面化,后来经过更多的人生经历后,对痛苦的看法在一点点转变,认为痛苦对于信仰来说,是升华的标志,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信仰的真谛。
他们给了我深入反省的机会,认识自己对耶稣爱的态度,及对爱的回应。受难始末记载:看这个人。(若19:5b)今天,我确实应把目光投向这个人,这个被人舍弃的人,惨遭钉死的人。我自问,我看到的这个人是谁?
分享聚会每晚8点开始,10点结束,基本日程为:先读一段圣经,而后由大家自由发言,讲述自己对圣经的感受和认识以及亲身经历体会,中间也有颂唱圣歌的,最后由王神父做总结。
每个人本应该为自己分内的生活和工作尽职尽责,更应该为自己的缺失和疏忽承担责任,但事实往往是他们要么因忘乎所以而将责任抛到脑后,要么因懒惰懈怠而听之任之。
教宗首先提到生活在15世纪意大利奥特朗托的813名殉道者,他们在奥斯曼帝国入侵时幸存下来,但因拒绝背弃自己的信仰而被砍头。那么,这些奥特朗托的殉道者为保持忠贞是从哪里得到了力量呢?
教宗解释这句话的意义说:在天主心中和脑中的这个世界,是‘和谐与和平的家’,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到自己在‘家里’。
首先,如果说在圣诞奥迹中,天主没有启示自己为高高在上,统治天地者,而是贬抑自己,屈尊就卑,下降地上,眷顾弱小者和穷人,这意味着,为了与祂相似,我们不应居于他人之上,而要贬抑自己,作服务者,成为帮助弱小者的弱小者
文告开宗明义,以玛窦福音的叙述进入圣召主题:耶稣周游各村,看到筋疲力尽的群众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他们动了慈心,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