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他们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期盼亲人的关爱、社会的理解。一辈子的孤独、歧视与隔阂,让许多麻风康复者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和家人团聚,过上开心的日子。
甲:躺在病床上的人,年是药物针管、痛苦难言;重任在肩有家难归的人,年是思念期盼、梦绕魂牵。乙:那么,我们这些正在人世旅途跋涉、奔波的基督徒又该如何走进新的一年,如何营造脚步的稳健、如何活出心灵的美善?
玛利亚,这位新女人选择在每一个境遇中,特别在痛苦和死亡前,信靠天主,善尽责任,不抱怨、不放弃、不自卑。玛利亚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不是“他人”给予的,也不是任何人能夺去的。
这是一种来自永恒的应许,也是一种生命的节奏:痛苦之后有复活,黑夜尽头有黎明。正如一位妇人在生产时所经历的阵痛,她不会永远记得那苦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已来到世上。我们的信仰之路也是如此。
她们体验到把痛苦与基督一起奉献给天父的价值。她们的生命有如一台永恒的弥撒。只要人的价值以世俗的效率来衡量,这些修女们就是这黑暗世界的光。在这圣周,愿她们的榜样吸引我们,也愿我们的祈祷支持她们!
教宗也很挂虑忍受战争痛苦的儿童,他於今年10月4日主日带领信众诵念三钟经的机会上表示:我想到很多忍饥挨饿、遭遗弃和剥削、被迫卷入战争以及被排斥的孩童。看见这些带着不安目光的不幸孩子们实在令人心痛。
那是真真正正的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痛苦,无数的焦虑导致我严重脱发。当时我赌气地说,我再去最后一次教堂,把我的心里话全都说给那位全知、全能的天主,如果他还是不要我,那我就去别的门庭。
基督却这样待在这巨大的十字架上,这极大的痛苦中;祂在十字架上救赎我们,向我们彰显了祂的大能并宽恕了我们。十字架成就了耶稣爱的奉献,成了我们得救的不竭泉源。
在和圣若瑟组成家庭时,玛利亚面临很大的压力;在小耶稣将要出生时,她和若瑟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境;在主耶稣外出福传遇到迫害时,祂像所有母亲一样惊慌担心;在陪伴主耶稣走在苦路上时,她的身心,包括信仰都受到了痛苦
否则,不欣赏自己,才是假谦虚、是虚伪,是导致抱怨的导火线,是痛苦的根源。欣赏是门艺术,艺术是需要学习的。所以,欣赏不但需要学习,尚且需要练习,也只有在生活中常练习欣赏的人才能掌握此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