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竹教区郭世平副主教精心规画了丰富的活动及课程。秘书组李静怡秘书负责与总修院联系,牧灵组陈钰山副组长负责联系神长们并担任接待。为了让司铎们可以彼此交流,也特别安排两位神父同住一间房。
这次信德年研习营课程安排的非常精彩,邀请了前驻教廷大使杜筑生教授、主教团礼仪委员会执行秘书潘家骏神父及善牧基金会国际部陈菀菁主任等讲员,以各种不同的面向讲解信德年的意义、使命、与具体可行的作为。
教宗也表示,在司铎生活中学习自助课程可能也有用,但是要小心成为忽视恩宠能力的白拉奇主义者。教宗说:谁不走出自己,他就不再是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介,反而逐渐成为中间人或管理人。
在河北献县完成哲学与神学的课程后,于1945年5月19日在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晋铎。1947年至1948年,他在法国巴黎完成了修会的培育。从1948年至1950年就读于罗马的宗座额我略大学,获得神学学位。
易秘书说,培训班是透过地检署的资助,共有十二人接受训练,为期三个月,每周三小时课程,学习包含认识人体结构、实体相互按摩等,狱方也购买教材,来协助收容人取得专业知识。
感谢仁慈的天主,我的好父亲经过短期的道理课程,终于加入了教会。
2002年6月赴美国芝加哥圣保禄大学攻读“公共服务管理”MPS(硕士)课程,并获得相关学位后回国。
使新教友从开始接触信仰生活便树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这些课程。既然天主恩赐大家成为“神亲”,那么生活中的相互往来必不可少。
学员们在课程结束後将集体晋见教宗方济各。圣赦院副院长克日什托夫·尼基尔(KrzysztofNykiel)蒙席在学习班开课当天接受本台采访,解释教宗方济各鼓励司铎接受有关培育的原因。
本次课程陈博士分别从心理问题的产生、基督信仰的心理资源、日常生活中的防御模式和认知偏差、牧灵者的胸怀几个方面详细的讲解了如何进行牧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