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在遇难者中,一位神父是为了抢救教堂中一尊圣母玛利亚雕像而被倒塌的房梁砸中而身亡的,意大利目前举国悼念这些遇难者,尤其是这位为信仰而献生的神父。
葛神父生前是一位纯仆、热心、敬主、爱人的好神父,负责教区的基建工程,教区圣母朝圣地河间路德庄圣堂就是由他主持修建的。
还好,细心的“桥桥”操着半生不熟的刚从鲁卡司修士那儿学来的法语问车门旁的两位老人“这儿是露德吗?”,“不是!不是!”他们边说边示意我们赶快跳上车子。刚回到车上,火车就开动了,感谢护守天神一路的陪伴。
现在奉献于主的多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当然也不太明白老人的一些严格要求。社会发达了,可是也带来另一种束缚,让人常常不能自拨。比如手机带来了好多方便,也带来了不自由。
弥撒结束后,一位男教友说:“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第一束鲜花,感谢天主!”(周燕报道)德州堂区2019年6月16日,天主圣三节,也是六月的第三个主日——父亲节。
有一位养老院送来的七十多岁的奶奶,因为有情绪,每天拒绝任何治疗,甚至绝食,朱朱和同伴们只好耐心地讲道理,送些好吃的,老人这才会平静一些,配合一点。“其实对老年人和对小孩子差不多,需要哄。
西部一位受先教宗接见的若瑟老神长高兴地说:十多年前我有幸见到教宗,真是太荣幸了,那是我一生的光荣!先教宗的谦和仁爱,是我们奉献者的榜样!华北中部一位司铎认为教宗的精神对世人是一笔宝贵财富。
一位濒临死亡的非教友藉圣衣得救的事我接触的人多半是佛教及道教徒,我衣袋里长带些圣衣备用,一天我到医院看一位外教病人,他已昏迷不醒十几天了,医生说他最多活三天,我与病人说话无任何反应,我拿出圣衣放到他额上念
看到饺子我难以下咽,这哪里是饺子,分明是一颗颗跳动的温热的老人的心啊。多少年后,吃饺子时,还会想起那沉甸甸的关怀和希冀。1994年我被派往欧洲学习。
当时有一个名叫蹇恩望的老人说,其中一个是我闺女的孩子,孩子有意修道,他母亲也愿意献给教会,我更愿意。这位老人已把自己的独生子献给了教会,进了奥斯定会,现在正在读神学。我说:一言为定,不许反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