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当代一个大问题”,而消费主义则乘虚而入,以其推出的商品企图抹去人类固有的灵性幅度。“许多青年的脆弱性源于缺乏这种宝贵的精神资本:这是一种无形却比金融或技术更真实的资本”。
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只把可以经验的事物当作真实的这种倾向,乃是对人类理性的约束限制,并因此制造了大家都公认的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并存的可怕精神分裂症…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发现向天主圣言和向天主完美的启示耶稣基督敞开胸怀的理性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取更多、体验更多、拥有更多。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仆人"一词几乎带有侮辱性,暗示着软弱、失败或缺乏抱负。
强调苦行主义、静默和作补赎的思潮是对神操的歪曲,它也在耶稣会,特别是西班牙环境中散布。
翻阅历史,从教会的建立,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罗马大帝国皈依基督宗教,到十六世纪发现新大陆传教事业的开拓,以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梵二大公会议的召开。尤其是梵二可称为教会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友传教法令》,责令教友人人传教,而传教最好的方法之一,莫过于“为天主作见证”。什么是“为天主作见证”呢?
而没有领受圣职的,一般被称为平信徒,梵二大公会议再次强调平信徒在教会内的重要性。事实上,借着洗礼,平信徒已分享和分担了耶稣基督先知、君王和司祭的职责。
在大公合一方面,教宗重申努力推动大公合一运动的重要,强调要与东正教徒对话。至于教宗不错误的教义,教宗解释,那仅在一定的环境和一定的情况下。教宗说,作为教宗的,当然会有错误的个人意见。
这位枢机也是1962-65年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学生。曾在华盛顿的美国天主教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若瑟•科莫恰克神父(FrJosephKomoncha)指导下主攻大公会议历史。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保禄六世和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慈母与导师》(MatereMagistra)通谕中,强调“人类生命是神圣的:它自始便需要造物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