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艺术团的老师们又来到西漳若瑟安老院慰问老人,并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节目。
1650年顺治皇帝将宣武门天主堂旁边的一块空地赐给汤若望建新教堂,于1652年落成,这就是俗称的南堂。据魏特(AlfonsVate)所著《汤若望传》中记载,新教堂有两座塔楼,其中一个装置了管风琴。
1980年,老主教由云台山农场回到刚刚归还的张庄总堂。张庄总堂满目凄凉,遍地疮痍。主教毅然以自己瘦弱的身驱,担负起教区的重建重任。
信德网讯2017年11月6日,是可敬的温州教区老神父孙振华辞世的第五天,这几天不同堂区的教友在堂区神长的带领下纷纷来马岙堂为孙公献上祈祷、参与追思弥撒、瞻仰遗容。
每周四的晚六点半,在海淀区的一个基督教堂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面孔,他们大多是这个大学生团契的成员,来自北京各个高校不同专业,有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博士生。
通过对本人和子女,以及知情的老教友和乡亲的采访,我找到了老人长寿的三个原因:一、信仰虔诚。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生活环境,她都能依赖天主,把全家交托在天主手中。
记得小时候老人们不允许小孩剩饭,常常教训:天主赏的,不许作践!偶尔饭盛多了吃不了,老人们把盛下的碗底子倒在自己碗里吃掉。现在我们学了圣经,知道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拜天主赏赐。
姐姐的阿公姓李,因是乡卫生院的老院长,所以人称李院长。老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宗教信仰被划成右派,在劳改队受尽了折磨,一只耳朵被打聋了。因此,老人说话的声音特别大,总是怕别人听不见。
平时不来或很少来圣堂的子女们当天也陪伴年迈父母前来参与礼仪,同时,这一天更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大家举行感恩弥撒的是手术康复后的百岁司铎张振华老神父和新任本堂徐麒方神父以及周伯泉神父在塘角天主堂首次共祭
塘角君王堂的弥撒由徐麒方神父主祭,百岁司铎张振华老神父共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