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我们不应再用进、出牢狱的模式来思考,而应用造就和转化的过程来看待此问题:不是我们死后天主才论功行赏或论罪处罚,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时此刻就已经要么造就了牢狱般的生活,要么把牢狱转化为天堂般的境界
抽出点时间祈祷现今,有些基督徒虽然也相信那造天地万物的真神,但在生活中却很少和那肉眼看不到的精神世界接触、交流、沟通,危难中也不向冥冥中的上主祈祷、求救。
’‘你要向前看,我给你造一颗新的心。’这就是耶稣给予我们的希望,一个充满爱的生命。天主并没有拣选那些从未犯错的人作为组成祂的教会的首批分子,想想这点对我们有益。
我们虽有罪性,但天主造生我们时把良心放在了我们心中,使我们可以鉴别是非善恶。所有人都有对善的称许和向往(即使做不到或因某种原因不愿意做),人也都有对恶的鄙视和不屑(即使行恶或因某种原因又不得不行恶)。
我们基督徒就是这样每天被耶稣基督,被造生万有的天主所爱着。这种福气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而是天主爱的恩赐。爱隐藏不住,真诚的爱会自然流露在言语和行动中。
这样,我们可以明白,偶像的存在其实是一个借口,为使我们得以成为万物的中心,膜拜自己亲手所造的’(《信德之光》通谕13号)。
天主教一直认为婚姻是天主降福的,《圣经》记载:上主说:“人单独不好,我要给他造个与他相称的助手。”……为此人应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
这槽便是用第一棵树所造的。第一棵树感受到这个事件的重要性,便知晓他怀中褓抱的,是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宝。 又过了数十年,有群人乘坐以第二棵树所建造的渔船,其中一人因疲累而入睡。
但是我们也会如此行事:我们的态度一旦引领我们崇拜偶像,我们就会依恋凡俗事物、远离天主,因为我们用上主赐给自己的恩典造了另一个神。才智、意志、关爱、善心,这一切正是上主的恩典,却被我们用来崇拜偶像」。
换句话说,道明会士致力于宣讲天主,即:由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的那一位;祂是天主的恩宠,为了人类而献出生命。「圣道明培育并分享这神恩和这使命,成了真正的教会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