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母灵魂肉身一起光荣升天的问题,有几位朋友提出与我切磋,东北长春的一位“信德”的衷心读者,通过长途电话向我询问说,圣母是人,她的肉身能不能升天?因此,愿借信德一角谈谈我的看法。
人生的最后一站是临终。灵魂即将离开肉身,去面见天主,接受天主的审判。对临终者来说,最需要的除了神父的终傅圣事外,就是临终嘱祷了。
所以,祈祷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的,而且是个人性的。为什么要祈祷?祈祷是向天主开放我们的心灵。因为只有向天主开放我们的心时才能与天主相遇,只有在祈祷中与天主相遇才能更好地聆听天主并承行他的旨意。
农历新年是包括中国,越南,新加波,韩国等中华文化圈中的人们的一个最大的节日,是感恩节,也是圣诞节。福,是新年用的最多的一个字。
然后,他在三钟经讲话中邀请全球人士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要失去勇气,而要重新更新自己的努力,依靠天主的恩宠。“为能走在和平的道路上,每个人和各民族需要受到天主容貌的光照,得到他圣名的降福。”
教宗在当天的要理讲授中以“童贞玛利亚,祈祷的女性”为主题,强调我们在祈祷中应秉持随时奉命的态度,向天主的旨意敞开心门,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自以为是,而是将它交在上主手里,如同圣母那样。
比尔·盖茨的答问很简单,但却是有关人生信念的重要问题:一是“孝顺”,二是“行善”,都源于《圣经》的教导:“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因为比尔·盖茨是一位自幼熟读《圣经》的基督徒。
1970年教宗保禄六世主导的礼仪年改革,将这节日移到常年期最后一个主日,也是礼仪年最后的主日,并将基督君王节的名称改为基督普世君王节,因为它不仅是礼仪年的结束,它更是普世人类在尘世旅途最终目标的象征。
他说:我是在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修直上主的道路吧!正如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被派遣来的有些是法利塞人,他们又问他说:你既不是默西亚,又不是厄里亚,也不是那位先知,那么,你为什么施洗呢?
教会内的奉献生活是教会历史中一群闪闪发光的明星:脱俗的古老隐修、苦修会,近代和现代到天涯海角的传教修会,以及当代各式各样的男女奉献团体,他们都被福音的“共同精神”贯穿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