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总结自己的传教生涯中的遭遇时写到:被犹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受杖击三次;被石击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里度过了一日一夜,又多次遭遇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由同族来的危险、由外邦人来的危险
这是个大恩典,是我们众人必须祈求并且一起祈求的大恩典:上主,求祢赐予我们聪敏的恩典! 聪敏的恩典也能使我们了解生活上的事物,是从天主的角度去了解。
从这个观点,我们明白圣母说的:「愿祢的话成就于我吧!」(路一38)问:在圣母日的敬礼中,法蒂玛圣母态像是全场焦点。她教导世人悔改和祈祷,这一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您怎么看呢?
耶稣的祈祷和基督徒的祈祷首先是愿天主的名被尊为圣,让天主在我们身上彰显祂的圣善,推进祂的国度,在我们生命中施展祂爱的王权。我们从耶稣教给祂的门徒们诵念《天主经》的事迹中,便领会了这个道理。
我要做慈悲中的义人,就像祢一样。一个持可否论的人会问:‘在天主看来,正义和慈悲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它们不是两回事,而是一体,同一个事实。怎会有哪个更加重要一说?
因此必须不断操练而养成习惯,用修和圣事及上等痛悔来保持灵魂始终拥有天主的宠爱,那么,天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召叫我们,领我们回家,我们都可以妥有准备地对天主说:愿祢的旨意在我身上兑现吧!
伯多禄终于找到正在祈祷的耶稣,对祂说:众人都找祢呢!(谷一37)教宗提到,在《福音》的一些章节中似乎正是耶稣的祈祷、祂与天父密切的关系在主导一切。
我们的归属感和使命不会从意志主义、严守法规、相对主义或整体主义中诞生,而是源自有信仰的人,他们每天都谦卑和不断地呼求:‘愿祢的国来临!
尤其对一个很荣幸有机会晋见教宗的人来说,更是精神上的大事;更别说是派驻在受战争折磨长达三年的国家的大使,觉得需要向教宗传达全国的焦虑、苦难和希望。
他在晚祷中说:祈祷是我们爱天主、爱他人和受造界的体现。教宗来到主教座堂前时受到无数人的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首先提到一起祈祷的美好,指出教会的动力是不知疲倦地在回应天主中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