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北京教区神长教友恭贺傅主教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93期2003年4月1日) 北京教区举行求恩大祈祷为中华民族抗击“非典”病魔而祈福北京市天主教界还积极为首都抗击“非典”战役提供物质帮助
首先,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都有强烈的社会拯救物质,这谅决定了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一种强烈的拯世救民的社会责任,并力求担当合适的社会角色。
这种付出已在物质层面有所体现,比如,印尼海啸、意大利地震、海地地震等灾难发生的时候,中国天主教神长教友已经开始积极奉献爱心,合作捐助当地灾民。但是,在人力、信仰和文化层面提供援助与服务还没有起步。
最后,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打击外逃从物质角度帮助我们:我们不要忘记,加沙还受到经济、政治和军事封锁。」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邮寄口罩等防疫物质,他们收到后都非常感动,迫切希望我们给予更多的援助。
教宗阐明,「当执著于拥有并掌控,却罔顾数百万人取得基本必需品的权益;当经济和技术的不平等也是如此,因而撕裂社会架构;当依赖有限的物质进步,却对共同家园构成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
这些挑战在前两次以家庭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上已经提出,即“阻碍教育进程的意识型态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贫乏,其实也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中难以感觉到天主,因而如此地孤独”。
“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下属的“信仰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之一,该通讯社旨在透过传媒让世人了解教会的传教使命,支持对传教工作的推动;通过推行圣召、灵修和物质援助鼓励传教工作方面的合作。
教宗说:“让我们想想我们世界的许多物质贫困、文化贫瘠、灵性匮乏。让我们想想那些居住在我们城市受到伤害的人、变得隐形的穷人,他们在一个过于忙碌且分心的社会普遍冷漠中,痛苦的哀嚎被压制下来。
理想不应该单单对自身实际有益,更应该对“人”有益;对提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益;对提升整个的社会文明发展有益。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就是提升人的灵性生活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