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依撒伯尔‧赫塞尔布拉德,瑞典人,1870年出生在一个信义会家庭,18岁时移民美国。後来得了一场病,病好後决定投身於医护事业,在美国一家医院照顾病人,并在那里认识了天主教信仰,领受圣洗圣事。
许多没有机遇和工作机会的人、被迫移民、离弃家园或家园被摧毁者,也有一个面容。
那个许多人想赶走的移民就是我。那些被遗弃在养老院的孤独祖父母们就是我。那些在医院里无人探望的孤独病人就是我!诵念三钟经後,教宗问候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特别是庆祝阿根廷独立200周年的教宗的同胞。
教宗在谈到复杂的移民现象时表示,需要以智慧和慈悲来超越恐惧,实现更大的善;应当找出波兰人移居他乡的原因,并为那些愿意回归故里的人提供便利。
不是有移民问题吗?那我们就一起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能为他人做有益的事,一起做且能做到。这就是大公主义旅程。关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教宗认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真诚对话,好不陷于战争。
教宗特别呼吁他们「打击人口贩运和移民走私」,说:「这些严重至极的罪行伤害弱小者中最脆弱的人!关於这一点,我们必须增进保护受害者的工作,为我们这些寻求和平与未来的弟兄姊妹提供法律和社会援助。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即将拜会教宗方济各,而特朗普主张竖立围墙,丝毫不容忍非正规移民,而且要修改美国为保护环境作出的承诺。
今天,贫穷每日都透过无数的面容在质问我们,在这些面容上反映出痛苦、排斥、滥用职权、暴力、酷刑和监禁,以及战争、丧失自由和尊严、无知和文盲、医疗危急和失业,再加上人口贩卖和奴役、流亡和贫困,以及被迫移民。
请你们腾出接纳的空间,好使当代所有的弱小者都能进入你们的生活,包括受排斥者、露宿在街头、公园或火车站的男女,众多失业的青年和成年人,很多得不到适当治疗的病人,许多被遗弃的年长者,遭受虐待的妇女,寻求体面生活的移民
(参见,康志杰,湖北磨盘山基督徒移民研究,《暨南史学》第2辑。)由此可知,教友这一名称,至少在此一时期,已出现教会历史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