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每当耶稣经过,总会带来释放和救恩,正如在耶里哥所发生的。瞎子寻找耶稣,呼求耶稣,用信德的眼光看待耶稣,他的哀求功效强大,使得耶稣宣布他的复活。
今天福音叙述一个耶稣特别的奇迹:他在晚上步行加里肋亚湖面,同那在船上正遭受逆风的门徒们会面(参阅玛14:22-33)。我们问我们自己:为什么耶稣行了这个?作为一个表演?不是。那为什么呢?
耶稣拣选了伯多禄,改变他,使他最终成为磐石。结合岩石学的知识,我们看伯多禄是哪种岩石呢?一块具有两面性的岩石:当伯多禄坚定地回应耶稣的召叫与弟弟安德肋一起跟随了主。
念经前,他向在炎炎烈日下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说,跟随耶稣意味著不要往后看,做耶稣的门徒意味著随时准备好、意志坚定而果断,以及总是在行动中。
教宗在讲话中省思了耶稣与胎生瞎子相遇的事迹(参阅:若九1-41):当时耶稣在这胎生瞎子身上看到的是「一名需要获得释放的弟兄」。
第一件事是玛尔大以主人的身份把耶稣接到家中,并为耶稣忙碌不已,安排一切。但是,当要做的事情超过了她的预期,而她的妹妹又看起来无所事事地坐在主的脚前听他讲话,她开始心里不平衡,就直接向耶稣抱怨说:主!
福音今天给我们呈现耶稣与第一批门徒的会晤(参阅若1:35-42)。这场景邀请我们回忆我们与耶稣的第一次会晤。我们每个人都有与耶稣会晤的第一次;......我与耶稣第一次会晤是什么时候呢?
圣经原文(39-42):城里有许多撒玛黎雅人信从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证说:他向我说出了我所做过的一切。这样,那些撒玛黎雅人来到耶稣前,请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耶稣就在那里住了两天。
教宗首先带领众人省思两个问题:第一、我是否有能力相信耶稣与我们同在?第二、我是否有能力与众人同行,也与耶稣同行?教宗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大公运动只是神学家们的工作。
使人不禁联想起两千年前,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盛况:耶稣骑在一头小驴上,披着大红的斗篷,人们手持棕榈枝,把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耶稣基督被耶路撒冷人民自发举行了恭迎国王远征凯旋的隆重礼节,全城百姓欢呼他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