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中国教会,许多改革开放后的司铎接受的神学陶成仍是延续脱利腾时代的培育模式和神学科目。一些神学观念影响着司铎的福传方向、方式和态度。个别司铎的讲道抽象、晦涩、狭隘,使信友和教外人难以明白和接受。
世界主教会议是“由世界不同地区选出的主教团体,定期集会以促进教宗与主教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其意见协助教宗保全并增强信仰及道德,维护并加强教会纪律,研究教会在世界行动中的有关问题”(法典342条)。
在表面的正常及平静背后,甚至在丰富的物质享受这些掩饰下,儿童有时被迫在忧郁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得不到稳定和慈爱的教导,也得不到适当的道德培育。
亚洲主教团协会大会建议当地教会改善亚洲不同国家既有的传播中心,在牧灵人员培育方面给予新动力。
在一个失业问题严重的世界,慈幼会的培育模式对青年格外珍贵。慈幼会的创意把握住今日的挑战,即教育,以慈幼会的喜乐,带领青年喜乐。教宗最後说:「慈幼会的喜乐是我学会的另一件事,我对那份喜乐永志不忘。」
在上海泰来桥备修院和佘山大修院接受了9年的培育。新铎张建宁对“信德”表示:台州教区经济落后,神父少,教友信仰比较淡漠。我们曾经疑虑过,抱怨过,也曾经想要放弃,但是天主的旨意和安排让我们留下了。
卢萨卡总主教区副本堂司铎、2001-2004:在罗马慈幼大学进修获得青年牧灵及要理学硕士学位、2005-2007:赞比亚金格拉慈幼会会院院长兼修会教育事务负责人、2007-2009:慈幼会坦桑尼亚省会初学后修生培育工作负责人
新福传的基本起点之一﹐就是加强「天主教教理」的培育。 该如何在今日的社会环境中正确传递福音讯息﹐基督的话﹐找到正确的管道?切利总主教说:教会基于本质必须宣报福音。
继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信德年和去年秋季召开的以新福传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后,主教们在讯息中提及奉献生活的人担任的重要职务:例如,要理讲授和基督信仰的培育,帮助移民融入当地的社会、协助社会边缘化的人等等;在社会和文化层面
对圣秩圣事有兴趣的青年,可以度一天修院生活,和修生及培育工作者相处,好能更了解修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