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方面看,我们发现复活的耶稣今天向天父所作的肯定,"我仍然而且永远与你同在",也反映在我们身上,"天主的子女,基督的同继承者,只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他一同受光荣"(参见罗8,17)。
如果天主创造了一个并非常常万事如意的宇宙,那么这一定不是因为他不爱我们,或者他看着我们受苦而幸灾乐祸。当事情不如意时,这种处境能够成为我们发现在世生活真正意义的机会。
愿复活的主在非洲,特别为在苏丹、整个萨赫尔地区、非洲之角,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伍地区,以及在莫桑比克国德尔加杜角省受苦的人们,开启一条和平的道路,并使维持已久、造成粮食危机和饥荒、影响广大地区的旱情终止
因为基督徒的希望不是一种被动等待的美好结局,不是一部电影的美满结局:是天主的许诺,要我们在此时此地,在这片受苦呻吟的土地上予以接纳。
梅瑟在燃而不毁的荆棘前遇到了天地万物的主,犹太人祖先所遇到所信仰的“神”,他被召叫开始新的人生使命,回到埃及,带领受苦的以色列人迈向天主所预许的福地。
我们要背负迷失的羊只,宽恕误入歧途者,寻找迷途或遭遗弃并照顾身心受苦的人。让我们在这伟大的爱中交流共融,让这爱从被钉的主的肋旁倾流而出,拥抱所有人,盈溢全世界。
据老人们传说,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圣母曾在圣母堂所在地牛头坡,即今四渠一带屡次显现,治愈了许多人的疾病,危难中又护佑了众多劳苦大众,有牧羊人和许多百姓亲眼目睹。
1920年,苏联红军聚集在维斯瓦河VistulaRiver岸边准备进攻华沙,百姓和战士们虔诚地祈求童贞荣福玛利亚的援助,那天正值痛苦圣母瞻礼之日(9月15日),圣母突然出现在华沙天空的彩云之巅,众多人目睹了这一奇迹
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要有陪伴对方度过所有艰难的决心,始终支持他辅助他,诚如结婚誓言所说的:“无论贫穷与富裕,疾病或者健康”,互敬互爱一辈子。
在旧约中,天主虽被称为“以色列的父”(申32:6),但人与天主的关系仍笼罩在法律的阴影下,百姓常以“仆人”自居(咏113:1-2)。然而耶稣基督通过十字架与复活,彻底扭转了这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