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理芬对天主慷慨,对人大方,但自己却是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不穿名牌,不带首饰。勤俭节约、舍己为人、彰显主荣就是她坚持的信念。吴理芬不仅为自己的教堂捐献,其他比较穷困的地方建堂,她也都大力支持!
天主愿意我们用这两年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检视自己的灵性生命。
教宗从第一篇读经中取自《训道篇》的章节谈起,强调了基督徒应该躲避出头露面、表现自己的诱惑,即使在做善事时也应如此。教宗说,如果你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你也会像万物那样一去不复返。
事实上,在喂养教友之前,先获得益处的是我自己。在准备讲道的时候,通过不断地阅读圣言,把我带入天主的奥秘当中,让我在信德中真实地触摸到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心中瞻仰膜拜。
妄望是指:不肯悔改、却指望被天主赦罪,或者一直陷在大罪中不想改过,幻想等到临终的时候,借着终傅全部得赦免;而失望则是:因为对自己的罪恶深感羞耻,觉得即使忏悔改过,也不可能得到天主的宽恕了。
教宗勉励基督徒决不可培养仇恨情绪,而应给自己时间去发现在自己身上蒙受天主喜爱的情绪和态度。人是否能以天主行事的方式面对困难境遇呢?教宗对此作出肯定表示。
因此,光靠自己,我们看不到真相,凭藉自己的智力也不行。我们可以探究整个救恩史,可以研究全部神学,但是没有圣神我们无法明白。
梵二文献中,谈到神职人员的成圣使命,提到他们尽心尽力地履行分内的职责,是最直接和应当的方式,如此才能让他们晓得自己为何而蒙召,为何这样违背社会潮流地做出牺牲和奉献,为何不停地呼召一个被很多人所摈弃的道路
他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开始说起,以前对痛苦的看法只限于表面化,后来经过更多的人生经历后,对痛苦的看法在一点点转变,认为痛苦对于信仰来说,是升华的标志,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信仰的真谛。
他们给了我深入反省的机会,认识自己对耶稣爱的态度,及对爱的回应。受难始末记载:看这个人。(若19:5b)今天,我确实应把目光投向这个人,这个被人舍弃的人,惨遭钉死的人。我自问,我看到的这个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