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前11:26)从初期基督徒时代起,教会就承认基督在感恩祭(圣体)内真实地临在。我们在感恩祭中透过耶稣基督的受难、死亡与复活而感谢天主,我们在基督圣体内团结合一,我们由这一精神食粮来滋养。
圣西比连【HeiligeZyprian】对福音中耶稣教给我们的祈祷词我们的日用粮求你赐给我们做了如下的诠释:我们作为基督徒在圣堂中每天领受的日用粮,就是主基督自己。
我们知道,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对于基督教的评价和宗教的评价,经过了这么几次大的风波,一次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有一个非基运动和非宗教运动,应该说是既是文化运动又是学术运动,形成很多关于基督教在华作用和它的特点及性质的评价
我有一双运动鞋,却从来没有“运动”过。它传奇了一个故事,美丽了一种人生。
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的思潮和活动,如1922年宗座代表刚恒毅来华,1924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教务会议、1926年六位国籍主教的祝圣,1929年还出版了《全国教务统计专号》;(2)社会思潮,欧洲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党运动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当天他引述耶肋米亚先知书中辣黑耳的形象,阐明在哭泣中活出希望的重要性。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他恳请「冲突各方、安全部队、政府、所有政治势力,以及敖德萨地区的运动团体,终止流血牺牲、预防该地区的紧张和暴力再次加剧」。布勃尼主教说:「我劝所有人为公民权利和平地奋战,拥护基于民主的道德观。」
这些反抗运动并不是出于政治理由,而是迫于生活困境:饥饿的反抗动力比民主和正义理想来得更强烈。
与巴尔多禄茂宗主教在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的会晤,说明了教宗方济各与东正教首席宗主教的深厚友谊,他们建立起的个人关系,这为大公运动的未来旅程是希望的标记。
展览所要表达的核心讯息是:为增多而分享——擘饼,它诠释了明爱会对抗饥饿悲剧的全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