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自述集展示了她灵魂中美丽的大风景。爱是大树下的家她们在那里做饭她们在那里吃饭她们在那里睡觉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我也在细心寻找天主召叫我的迹象,终于有一天我确定自己想当一名修女了,但家庭的争吵和不睦,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难解的结。我想,这为一些家庭也是一个提醒,因为家庭是塑造心灵的摇篮。再说我的家庭。
巫婆一作法,那个邪鬼就进入那个巫婆身上,然后邪鬼借着巫婆的嘴说话,说;我要要她等的词语。
一些上了年龄的教友有些抵触,认为圣堂里应该是庄严祭拜的场所。有时想想,来自任何一方的看法见解如果能够拿来仔细去体会的话,从中都能得到些信仰中的反思与收获。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也是当前的社会问题,很遗憾这个社会问题也深入到了我们基督徒当中,令人汗颜。
(参阅玛18:16)让我们先听一下这几位弟兄姐妹的分享吧:看堂的崔先生:“芸芝可是个好教友,两年多来,我一个人守着这块地,只有芸芝隔三差五地来看看我,怕我一个人吃不好,所以她每次来都特意为我带一些吃的:
峒唝,是布依语的谐音,我愿意将我的故园的名字来源借助汉语的表述与大家分享,更能够使我感到故乡的丰富与厚重。
大姐,我不能说我是一个抗癌明星,人家抗癌明星有活几十年的,况且,我婆婆六十岁也患癌,九十岁时临终,并没有死于癌症,是小脑萎缩,寿终正寝。我想说的是:“癌症并不可怕。”
最近我在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上看到一份很好的答谢词。逝者是一位老教友,一生清贫,是原教会北桥普慈疗养院、现上海精神病防治分院的一名护士长。
我作为母佑会的修女,基因中就有一种常喜乐的心态,因为我们常和青年人来往,愁眉苦脸的人是不能在青年中工作的,所以这种乐观的精神是我们修会的特色,也是我个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