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希望之歌的歌声贯穿你们所在的医疗服务机构里的病房及病床,并在爱中激发和鼓励“社会整体的参与合作”(《望德不叫人蒙羞》,11),在和谐中将之化为行动,即便有时候困难种种。
新教友在病房中的福传今年复活节领洗的新教友张若瑟患脉管炎住院期间,与妻子小达两人热心为病房的五位老人服务,并向他们自豪地介绍了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使病人们对天主教有了深刻的认识。
得知老师住院的消息,一百多位杨道公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到上海市新华医院,医院的医生很不解,为什么每天会有那么多人来病房探望他。
医院病房、福利院的爱心探望,常常活跃着一个嘘寒问暖的忙碌身影;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居民家中,常常响着一串播撒福音的美丽足音,她就是刘世珍姊妹。
隐约听到对方说,刚好有个病人要求出院……按指定的序号,到住院部找到床位,刚想躺下,只见旃医生又赶到病房通知我,马上去做磁共振检查,说一个病人临时退号,正好由我填充补缺。
作为与病毒近距离接触的人,她需要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穿梭于病房。由于行动不便、视线受阻,很多平时很容易的活儿,变得很是困难。
说到这里,怎能不想起那些无数的病患,他们在加护病房孤独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纵然有慷慨体贴的医疗人员照顾,但却远离他们生命中最亲爱和最重要的人。
那一天抵达病房探访时,李修女正好下床饮水,坐在凳子上休息。我与她面对面分享了三位朋友坦然面对生死的故事:第一位朋友是来自香港特区的周子坚先生。
就如平时因为民族、社会地位、学历、经济等因素而不会一起吃饭,不会一起说话,不会来往的人,因为生病了,只好住在一个医院,一个病房,而成了“一类人”。
MakatiMedical医院为方便住院病人祈祷参与弥撒,病房楼里设有圣堂,常住两位神父专职为病人服务,其中一位神父每日都来看望春凤为她祈祷;在菲律宾求学的中国神父、修女,教友不辞辛劳的守护在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