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是温柔的同义词,他们用诗意般的目光看待生命,因为一颗温柔的心能感受事物,不限於将事件当作纯粹的物品来对待。儿童也意味着仍有微笑和哭泣的能力,这在许多成人身上却消失了。
这是我们的匮乏,但也是我们的伟大:我们呼求天主的安慰,祂必温柔地前来擦乾我们脸上的眼泪。」我们在痛苦中并不孤单,因为「耶稣也明白为丧失挚爱流泪的意义」。
德肋撒修女是天主慈爱与温柔的谦卑使者。她回应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喊的那声:「我渴」(若十九28),照顾临於弱小受苦者身上的主耶稣。
耶稣注视著受伤的人类,接纳人的整体,包括他的健康状况,并「邀请每个人进入祂的生命来体验温柔」。耶稣怀有这些情操,是因为「祂亲自成了弱小者,体验了人的痛苦煎熬,并从天父那里得到安息」。
(梵蒂冈新闻网)天主宛如「慈爱的父亲和温柔的母亲那样,从不停止爱护祂的儿女,即使儿女会犯错误」。教宗方济各12月2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运用了这个图像来阐述颂谢祝福的深层意义。
大圣若瑟是耶稣的养父,教宗在牧函中谈论了他的多项特质,并称他为广受爱戴的父亲、温柔的父亲、顺从天父旨意的父亲、款待的父亲、勇敢又有创造力的父亲、辛勤劳作的父亲,以及宛如影子的父亲。
当临终的时刻到来时,我们作为陪伴他们的人,最好把自己的感受先放在一边,尽力以爱和温柔陪伴他们,以及尽可能保持平静。3.学习玛利亚面对临终者,你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只需在场并倾听。
在发给威尼斯宗主教莫拉利亚(FrancescoMoraglia)的唁电中,教宗指出切枢机这位弟兄「喜乐地为福音效劳、温柔地爱护教会」。
耶稣好似对我们说:‘请看看我的仁慈,我的温柔,我的宽恕:请你拿去,尽情使用。’我们将它作了什么呢?我们把自己的信仰‘传染’给了谁?
教宗邀请与会的传教士效法耶稣的目光,那是「温柔、体谅又慈悲的目光,引领我们在我们急需的弟兄身上触摸到主耶稣的伤痕。在别人身上发现耶稣能净化心灵,使之摆脱自私自利和杂念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