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几位神父所说的:“没有外在的形式,我们的心更能在安静中走近圣婴,体认他的无穷圣爱。”想来也是,外在的欢腾声色,往往也会冲淡心灵的深思冥想及真情实感的倾注。
这就是弥撒中的奉献礼。
然而,在心理辅导的服务中,当看不到一丁点的成绩、找不到任何的意义、或遭遇冷眼和讥讽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自己满腔的福传热火被泼了冷水,心中难免有些灰心丧志,甚至有过想要逃跑的念头。
我们的圣母妈妈曾在这座磨子山上显现给一位牧童,并在圣母的站立过的脚下从此出现了一汪泉眼,治好无数各种疾病的人们。因此,每当此日来临,全国各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不约而同的来到圣母山脚下。
正面看待这些事实使我们在每天生活中觉得高兴;如果选择反抗,不接纳,企图克服老化,那么就是在自讨苦吃,免不了愁面苦脸,让身边的人也活得不快乐。
那时,温州籍的汪慧海神父,常去医院做服侍,他有个妹妹,是儿科医师,善于治疗各类疑难病症。汪神父在医院看见了在食堂干活的外公后,就为妹妹牵线,当了一回月下老人。
在绝望中,在孤单中我们把教区及福传事业奉献给了和平之后,依赖她的保佑。我们首先效法圣保禄宗徒,自己动手办教会,于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辞退了在大医院的工作,带领修女自己开办诊疗事业。
“但我们是在瓦器中存有这宝贝,为彰显那卓著的力量是属于天主,并非出于我们。”
2、心怀某种意向参与弥撒奉献弥撒是全体子民的共同行动,故将生活中的某种意向,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奉献于上主,以此意向为动机,可帮助自己专注于弥撒祈祷中。
正如雅培里神父在致司铎的信函中这样说:“每个堂区都拥有其宝藏。真正的宝藏就是:穷人、受苦者、病患者和所有被天主圣神赋予丰富恩宠的人,致使他们度着痛苦与祈祷结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