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每天在念“我信其日后从彼而来审判生死者”吗?我们常说:“经受磨难的考验正是天主的特恩”,不也来自这个信念吗?有些人不信神,他们说世上没有造物主,也没有救世主,人死后也无所谓天堂,无所谓地狱。
一年前的这一天,教宗曾解释死亡的道理说:“死亡之谜与如何活的好、如何过得幸福这两个问题息息相关,同时也和最后的审判终将重建正义,让每个人得到他应有的回报这件事有关。
最近媒体报道,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死刑案件将收归最高法院审判一事,是避免错案,重视生命权利的一大进步。“死缓”的明确规定,是向取消死刑更靠近一步,是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一个标志。
社会变化的迹象之一是,亵渎罪的审判似乎并未损害达尔斯基的演艺名声。他是国家公营电视台天才表演节目「波兰之声」的四名评判之一。
教会在11月10日纪念教宗良一世,教宗本笃十六世引用他的话说:天主审判的标准不在于奉献的多少,而在于人是否诚心。没有哪个善举在天主面前缺少意义,也没有哪个奥迹不结硕果。
1992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宣布,教会过去对天文学家的审判是项错误,伽利略终得沉冤昭雪,罗马教廷与科学界的关系也大有改善。
教宗劝勉他们说:再次提及智慧篇中的警告非常有用,智慧篇第六章第五节中这么说:‘他必要迅速而恐怖地来临,对你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进行严厉的审判’。
(玛25,34﹣40)教宗本笃十六世在首道通谕《天主是爱DeusCaritasEst》中,引用上述最后审判的寓言,提醒我们对天主的爱和对近人的爱能够合二为一:在最卑微的弟兄中寻找耶稣,从耶稣中得见天主。
所以在这等待的时期,我们该抱着信德的喜悦与希望,敬主爱人,为天国的来临,醒寤祈祷,警惕行为,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为救主随时而至的审判做好准备。
耶稣也与洗者若翰有别,若翰宣讲天主即将来临的审判,耶稣却宣讲天父的宽恕。主日福音记载耶稣在纳匝肋会堂讲道的事迹。教宗解释说,耶稣进了会堂,站起来诵读了《依撒意亚先知书》中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