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通过适合的伦理和宗教教育,我们仍希望自己和子孙后代,能够成为有成效的终身学习者、伦理道德的媒介、有学识体会的信仰者,好在后现代和全球化的世界秩序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本笃十六世教宗进一步指出:“基督信徒如果没有爱尤其不能生活,甚至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爱,他不能称为完美的基督信徒,正如我在《天主是爱》通谕中指出的:‘一个人,在成为基督信徒之前并没有一种伦理道德的抉择或一个伟大的理想
一些大学者承认耶稣的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崇高,以及他对人类历史的巨大影响,他们把耶稣比作释迦摩尼,比作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或历史上其他伟大的智者。然而,他们都没有能够认出耶稣的唯一独特性。
信仰是超越伦理道德,并是伦理道德的根基。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瓦解人们原有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
作为一种信仰与伦理道德体系,基督教的中国化尚未完成,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资源除了官方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之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
在寻找摆脱世界危机的出路时,各民族都需要回归古老传统,重温圣贤教诲,认清人类未来,思考建立在现代不同信仰基础上的面向当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共同道德规范,构筑起保卫世界和平的思想长城,这才是真正的“价值观外交”和“基于伦理道德的国际关系
天主教教理纲要459条上说:对于父母、儿女应予以尊重(孝道),知恩感恩、温顺和服从听命……在父母处于穷困、患病、孤独或年老时,成年的子女应尽伦理道德和物质方面协助之责任。
教宗指出,占支配地位的是缺乏伦理道德的经济和金融动力,因为今天发号施令的不是人,而是金钱。天主交给我们的是守护大地而非守护金钱的使命,然而我们众人却去侍奉出自丢弃文化,重利润和消费的偶像。
教宗因此强调,迫切需要让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知道将技术与强大的伦理道德幅度相结合,协助大自然按照造物主的旨意发展演绎。另一方面,各国政府该当促进一种尊重人的精神和宗教幅度的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