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影响系列研讨会是从2008年开始的,第一届是在人大的校园里,后来两届分别在香港和澳门举办。从中国人民大学方面来说,最主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是李平晔
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一堂口在抗战时的做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表明在国难当头,广大信徒高尚的爱国情操。上海圣彼得堂在抗战时期人道主义的救助活动摘要上海圣彼得堂原属圣公会,正式建堂是1899年。
在周至教区的司竹堂口,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村子里都有盛大的庙会,方圆百里的人们都会在这个农闲的阳春三月来这里赶场。
弥撒由麻显士副主教主礼,李保平、王科建神父共祭,来自市区各个堂口的教友约500人参与这次活动。
晚饭后,火头军与神父、修女坐谈商讨,根据兴义堂口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
尤其是一些小堂口的教友,不顾交通不便而积极主动参与。看似极为平常的行动,但给当地社会、市民、村民及路人所留下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行动的本身。
我们堂区“索阅”“信德”由1份至4、5份,到目前的68份,从我们堂口来看,基本上每户公教家庭就有一份“信德”。我是堂区信德的宣传员,发行员,亦是投递员,当然这与堂区神父的指导动员是有直接关系的。
其余十位堂区、堂口的神父依次发言,对上一年的工作做了总结。申井教堂的许占志神父介绍说,农村的教会发展缓慢,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或搬进城里,剩下的老年教友,教会只能在慈善事上下功夫,把爱的工作当成头等大事。
他还分别和杨钟健、裴文中先生合作对周口店遗址的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遗址的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框架。
左起:浦英雄主教、杨永强主教、周守仁枢机、詹思禄主教及教廷圣职部部长俞兴植枢机中国内地主教赴会可喜同样令与会者可喜的是,两位中国内地主教杨永强及詹思禄将参与整个会议,周枢机深信,“杨永强主教继第一会期再次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