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诞夜,堂区教堂周围布满安全设施,有许多警察在男童军的协助下检查妇女的手提包。我们被告知周围局势紧张,人们必须倍加小心。我们平静地举行了弥撒,教堂里挤满了过节的人。”
比方说,耶稣复活的那天早上,有些门徒不信妇女的宣报,认为她们异想天开。教宗指出,「逆境是选择的时刻,而我们人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危机,诸如家庭危机、婚姻危机、社会危机、工作危机等等。
他遭受暴行、一直为被绑架的妇女担忧、鼓励遭绑架的人要怀有希望并祈祷,尽管绑架者禁止他们祈祷。
1941年战争爆发之初,这位妇女遭到审判,处以十年的强迫劳动并被流放到的南方小镇去采收棉花,但她仍不停祈祷和福传。
她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组织至今依然存在,当时的妇女们没有很多机会:她们留在家中,等著订婚、成为人妻、人母。她们没有巴雷利那样幸运,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出生,能够在瑞士最好的学校读书、学习语言。
这尊圣母像不久前在该国北部被一位贫穷且不是基督徒的妇女发现。如今,圣母态像已经巡游了不同的天主教会团体,这些团体的信友诵念《玫瑰经》,为教宗此行恳求降福。
天主的游牧者弥撒当中,教宗身后是一个巨大的樱桃红木十字架,侧面则是一尊圣母木雕像,是多年前一位蒙古妇女在垃圾堆里捡到的那一尊。
该村原无教友,因一个叫俊芳的妇女前几年附魔,四处求医无果,神父为其驱魔后便入了教。后来任凭村人怎么嘲笑她,侮辱她,对天主的信仰始终未有丝毫的动摇,并积极地传扬福音。
于是先进国家的富人们,特别是几百亿身家的世界首富们,出于对信仰理念的忠诚而形成的社会责任感,拿出财富的大部份成立慈善基金会,专用于对世界其它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教育、医疗方面的捐助。
有一天,一位妇女来见耶稣。她在哭泣,并用她的眼泪擦洗他的脚。其他人对此大为反感,但基督却理解她,赞赏她。那位妇人悔恨她的过失,但她的悔恨不是苦涩的,没有使她瘫痪。她全心信赖,忘记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