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时间,我们将从这山园祈祷的圣像前出发,边走边唱,每到一处,就伏地朝拜,诵念苦路经,偕同耶稣一起背十字架,体验耶稣的痛苦与孤独。
在这篇言简意赅的“耶稣宣言的大纲”中,耶稣将自己的传教宣言首次公之于世——耶稣呼喊着说:“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来的;看见我的,也就是看见那派遣我来的。
教宗方济各从当天福音中耶稣讲的这句话出发,谈到金钱和俗世忧虑。他说,耶稣明确指出:金钱和俗世忧虑窒息天主的圣言,它们是田间的荆棘,阻碍土里种子的成长,正如撒种比喻中所讲述的。
在玛窦福音中,门徒们感叹人有妻子倒不如没有,耶稣对他们说:这话不是人人能领悟的,只有那些得恩赐的人才能领悟。因为有些阄人,从母胎生下来就这样;有些阄人是被人阄的;有些阄人,却是为了天国的缘故而自阄的。
普里切利表示,「以修生的身份参加克拉科夫世青节首先意味着经历一个伟大的教会经验,即活泼的教会团体在耶稣善师的脚前聚会。对我这种准备成为司铎的青年而言,相遇、注视和侧耳倾听都是最美的礼物。
由对观福音可以看出,圣史们不拘泥字句,并且多次将耶稣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讲过的话,编纂在一起,但却忠实地留下了耶稣教训的真正内容。
教宗强调,主教牧职不是一项荣誉,而是服务:它不是买到的,而是凭着服从来接受;它不为抬高自己,而为贬抑自己,像耶稣那样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世俗观念在教会内没有存在的位置。
你们这么做是为与圣人相遇,为与耶稣相遇。
福音记载,耶稣谈论人类历史终末的事件,点出各种默世元素,诸如战争、匮乏和灾难四起。教宗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与复活主相遇。我们并非等待一个时间或地点,而是前去与耶稣相遇。
当天的弥撒福音谈到耶稣的真亲属。耶稣先是问道:“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然后自己答道:“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十二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