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母生养了十个儿女,她排行老三,年幼时体弱多病,俗称童子老。母亲为了她,到处托人寻医问药,甚至将死刑犯脑浆蘸馒头给她吃也不见好。
1969年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生长在一个神父缺失的时代。第一次听到神父这个词,是小时候从一个外教人口中,他是我父亲的一个同事,毫不掩饰地嘲笑我们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遵守天主十诫是多么迂腐。
献身生活就是这样的愿景,看到生命中的重要价值,并展开双臂拥抱天主的恩典,如同西默盎所做的那样。一切都是礼物,是恩典。奉献生活不是因我们的功德,而是我们从天主那里领受的爱的恩典。”
“如果说玛利亚使道成肉身的圣言来到世界上,若瑟则是维护、保护、养育和使祂成长的人”。“在若瑟身上,我们看到困难时期的人、具体的人、懂得负起责任的人。在这层意义上,大圣若瑟具备两个特征。
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自己做了诠释,但是我们或许要问:那些生活在修道院的人们怎么能帮助宣讲福音呢?难道他们精力投放到福传使命,不是可以做到更好吗?走出修道院并在修道院外边宣讲福音?
1954年6月,受命于危难时期,由耶稣会中国巡阅史蒲敏道神父任命为中国北方耶稣会会长,总理献县、景县、大名及徐州四教区修会事务。50年代,主教曾三次入狱,在云台山农场喂猪,艰苦备尝。
结语笔者生活在古城营福传人员中间,曾耳闻目睹了他们多年的传教经历,深深体会福传之艰辛,在福传日盛的今天,他们是不是为我们树了一面旗?
早期教会的历史学家欧瑟伯Eusebius(260-339)认为,伯多禄于公元42年去了罗马并在那里生活了25年,直到他于67年为主殉道。
2024年10月,教宗方济各颁布题为《祂爱了我们》(Dilexitnos)的第四道通谕,正值耶稣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圣心350周年纪念之际。
缅怀他们的光辉事迹,增强对‘天国’、‘常生’的认识,激励教友们在信德年增进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