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我们知道公教学校应该传递整体的文化,而非意识形态。但具体而言这意味着什麽呢?我们相信公教学校蒙召发扬和而不同的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具体实现它呢?这项挑战实在不容易。
巴西在全球化、文化落后、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冲击下,需要培育信仰坚定的基督信徒。9月初,巴西东北地区的主教们开始分批前往罗马附近的冈道尔夫堡镇向教宗述职。
耶稣的第一个要求涉及亲属关系,当“家庭成为我们认为正确和良好的决定性的准则时,我们就为一些行为辩解,甚至看作是‘神圣行为’,而这些行为导致特权和排斥文化,例如偏袒、结党营私,以及贪腐”。
”开始于天主教耶稣会内部争论、升格为“礼仪之争”背后的修会之间的利益之争、演变为中国朝廷与罗马教廷之间对抗的史实,阐明了良好的政教关系直接受益的是天主教教会,教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与所在的社会相适应,与文化想融合
魁北克总主教拉克鲁瓦(GéraldCyprienLacroix)枢机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天主教徒曾经是加拿大政府同化原住民计划的共犯,剥夺了原住民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经济和社会排斥抹杀人权和环境,助长丢弃文化。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作出明确的政治决策,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必须作出紧迫有效的行动。
无论在学校或在堂区,白冷会士努力的方向是:支持宗教与文化交谈,加强四海一家的意识,强调教会学习与团结的角色,促进基层团体实践共同的愿望,与他人交换灵修经验,帮助有益于福传工作的研究……等。
他们引用了教宗所说的「血的大公运动」,也就是说:基督宗教不同派别的基督徒共同为了对基督的信仰而献出生命。大会建议编撰一份广纳基督宗教各派别殉道者的名录。
每个宗教都有各自的圣书、敬礼的场所和标记,有权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个权利来自人自由选择及归属宗教信仰的尊严。”
教宗吁请立陶宛主教以两种方式来应对这个问题:不知疲倦地宣讲福音和基督徒价值观;与所有人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包括那些教外人士和远离宗教经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