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马槽提醒世人,天主并非高高在上、隐而不见;相反地,祂降生成人,来到尘世。因此,搭建圣诞马槽等同于「庆祝天主的临近」:天主始终与祂的子民同在,但是道成肉身的时刻,祂与世人「亲密无间」。
教宗提到在圣座服务过的伟大隐修士,埃塞俄比亚人特斯法(TesfaSion,Pietrol’Etiope),他曾说:“除了罗马外,没有一个地方让我身心安宁;心灵安宁是因为这里有真正的信仰;身体安宁是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伯多禄的继承人
教宗说:“在静寂中,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许多声音就会呈现出来。天主在寂静中讲话。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好能培养内心生活,使行动变得有意义。”
教宗特别谈到一种祈祷的方法,就是“圣言诵祷”,它产生于隐修院内,如今也在堂区盛行。它先是用心诵读《圣经》的一段经文,以“听从经文”的态度去理解其本身的含义。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东西,已经携带了很长时间,让我们失去生命力(*教宗说的原话是“ron-ron”,因我找不到合适的对应汉语,只能做这样的意译),变成了一些隐藏在壁橱里的骷髅。
后退主义的诱惑教宗方济各回顾了基督信仰在中亚的开端,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有许多人在这片土地散发福音的光芒,建立团体、朝圣地、隐修院和敬礼场所。
教宗提示度在俗奉献生活的人士说:“这样的献身生活并不要求你们建立特别的生活方式,也不要求你们使徒的任务或介入社会问题,只要求你们在人际关系中所能从事的一切,就像酵母使面粉发酵,你们的生活也该如此,这样的生活有时是默默的,是隐而不露的
明供圣体相信是起源于几百年前的隐修会或修道院。十三世纪后期,法国开始出现教友参与明供圣体。
耶稣真的很体谅我们,他将天主性、人性全部隐藏在面酒形下,甘愿做我们的灵性食粮,为的是让我们越来越相似他,这是和我们饮食肉体食粮的本质区别。
1857年他被派到爱尔兰,隐退到阿格斯山,一直到1866年。在这一年,长上命他返回英国,在那里服务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