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92岁的兰哲一老神父、本教区窦腾神父、李建平神父、贾少志神父、董伯承神父及凤翔教区何全林神父,他们在百忙之中前来看望了全体学员,送来了米、面、油、蔬菜、水果等物资。
乔红梅、郝辣爱姐妹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亲自为老人打扫卫生、换洗衣服,让老人的儿女都感到这是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这一行动更是让周围的教外人称赞不已,连连称赞天主的人真好,在乔红梅、
我是正定县曲阳桥村的,我承包着一个果园,希望你去我家,最好是在秋天后去我家做客,咱们一边吃着苹果一边再详细地好好谈谈。
在小店一户教友家做弥撒,户主叫闫福生,是1992年从晋源古城营搬到小店的,至此,他家成为小店第一个弥撒点,从第一任本堂雷晋(1993-1996.3)到第二任本堂李爱生(1996.3-2001.10),他家默默承担起礼仪的服务工作
他的导师说,他读过不少同类型的译著,如冯承钧的《入华耶稣会士列传》节译本;荣振华著、耿升译的《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徐宗泽神父的《在华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等。
三人小组一有时间就向教友们宣传文字福传的重要性,还默默承担起所有人的邮费,2005年陈国基神父了解到她们这一情况后,建议她们可以每位多收一元钱,因为数量的不断上升,邮费全部由三人小组负担显然不够现实。
在那段时间内,老神父经常遭受莫名的批斗,承受了很多身心痛苦。文革开始后,1966年9月,75岁的老杨神父,先被遣返至范圪垯,后回至没有教友的杨官庄老家。
「玛利亚领受了作为耶稣母亲的恩典,承担起以母亲的身份伴随我们的义务,成为我们的母亲。她没有为自己索求一个类似于救主或共救赎者的荣衔。救主只有一个,而这尊号不可加诸于他人。玛利亚只是母亲兼门徒。
主耶稣服务我们的方式是「为我们献出生命」,亲自承担起我们的罪过,以拯救我们。「祂没有反抗,而是全心怀著奴仆的谦卑、忍耐和服从,单单凭借爱的力量」。天父支持著耶稣的服务,在苦难中支撑著祂的圣子。
关于对这群人的照顾,广泛都承认有需要在道德和实践方面作出澄清。对于这个敏感的范畴,包含了一个人生命之中最脆弱和决定性的时期,教会「必须在教导和实践方面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