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性机遇(一)基督教在中国不是社会的主流,不是政府认可与欣赏的社会积极因素,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排斥,但在法律上不是非法组织,在政治上不是反革命,在宗教上不是邪教。
为了发展,城市必须常常吸引更多的人,和在自身社会文化背景中有能力吸纳不同的人群,成为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上周日,2023年6月11日,圣体圣血节,10000多人走上悉尼街头“与耶稣同行”见证自己的信仰,并为整个社会祈祷。悉尼总教区的四位主教全程轮流高举圣体,并降福了沿途的省议会厅、最高法院、悉尼医院。
谁若失业或不是充分就业,就会被排斥到社会边缘,成为社会排斥的受害者。教宗指出,许多失业的人,尤其是青年,便会陷入长久萎靡不振的状况中,甚至变得麻木不仁。
鉴於贝宁人民在社会和文化上的具体现实,教宗坦率承认婚姻牧灵是一项艰难工作。
教宗表示:政治一旦不重视或不提倡客观价值,其结果就是,道德相对主义不但不将社会引向自由、公正及稳定,反而把人推入挫折、失望、孤独境地,轻视生命和别人的自由。
从1990年起,主教们就肯定了全民普及纳入医疗服务是一个完善社会的特点。关于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赞同白宫的做法。但是我们不能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名,牺牲宗教自由。
教宗说这些儿童是最脆弱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使社会大众听到他们的声音。教宗引证耶稣的警告说:凡是给最小弟兄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耶稣做的。
13),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发展地方教会(《教会传教法令》,19),每一个人都有天主肖像和人的尊严,宗教对话在这个时代非常重要(《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5),而且现今是平信徒的时代,平信徒要成为教会与社会间的桥梁
他要求不但得「回应眼前的紧急情况,还得同时面对那在各方面质问我们个人及社会良知的问题,好能找出正确且持久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