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习以为常,可能从来没有把此事当回事儿,但我们每一个信友(包括神职人员在内)都有责任加以提醒,不能熟视无睹,否则这种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势必影响他人,也使自己的信仰生活变得杂乱不堪。
因此,对於我们所领受的恩典,我们肩负着一项任务、一种责任。信德之光因着基督和圣神的行动而临在於我们中间,我们不可以把它据为己有。相反地,我蒙召以善行把它赠予他人。
《公教文明》期刊副主编帕尼神父,在最新一期的期刊中发表了一篇有关米拉尼神父的文章,他説明米拉尼神父当初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成为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教师,工会领袖和工人。
宗教领袖们有责任成为并活出和平的人,向人们见证说:天主厌恶战争,战争不是圣洁的。我们决不能以天主的名义发动战争或为战争辩护。
这重大的原则要求主教们负起极大责任,在礼仪中使用通俗语言,并对礼仪经书的译文予以审核及批准。教会虽然意识到在礼仪中使用通俗语言所遇到的困难,但还是鼓励所有信友都能参加实质上与罗马礼仪一致的礼仪庆典。
教宗说:「在这些上主『旅途中的子民』身上认出并服事上主是一项责任,它使各地教会精诚团结,不断互相协调,实践富有成效的使命。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我很担心欧洲许多地区出现的不宽容和仇外徵兆。
教宗在那个机会上强调:对热情奔放的男女和不图钱财的牧人而言,陪伴人的生命,从其受孕和整个生命阶段,直到自然死亡为止的责任,是一项分辨工作与爱的智慧。
比如说你在一个学校里作教员,却去过问校长的事,要替校长负他的责任;或是你在一个医院里作医生,却去干预院长的事,或者不待院长的托付便替院长去支配院中的职员,那便要讨人的厌了。
教会的责任,就是引导信仰者遵从基督的教导,爱天主,爱世人,守十诫。如果动辄因为教会内部有言行不一的人就离开教会,那就是在信仰上迷失了方向,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终生的遗憾。教会存在缺点是正常的。
教宗说,我希望你们在教会内被付予重任,教会能勇敢地为你们腾出空间;你们则准备好承担这些责任。教宗最后嘱咐青年说,在生活中人不能只寻求舒适,躲避困境,却要走出去,爱他人,尤其是那些最弱小和贫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