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与那些被迫离乡背井的移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则是一个公义问题,因为今天经济不公平的现象已无法令人接受,所有人都应得享大地的果实。
城市其它地区也竪起巨大屏幕,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教宗主持的弥撒。主日福音记述耶稣复活拉匝禄的奇迹,耶稣因祂这位朋友的死亡而流泪(若十一1-45)。然而,在痛苦奥迹中,耶稣没有被悲观主义所禁锢。
教宗说:「她从具体事物出发,以她的笑容、她亲手触摸创伤的态度,把喜讯带给了所有人。她亲手触摸创伤的态度就是司铎对病人、对绝望者的抚慰。司铎是柔情的人,具体而柔情。」
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安。教会的第二步是要找到人们的不安。」这个厄提约丕雅人一看见斐理伯走近,就向他讨教依撒意亚先知所指的是谁,并邀他上车同行。
人们唯有在团体内活出友爱,才能敞开心胸,对所有人实践友爱。
所有人都有对善的称许和向往(即使做不到或因某种原因不愿意做),人也都有对恶的鄙视和不屑(即使行恶或因某种原因又不得不行恶)。对待罪的态度,我们教会历来是旗帜鲜明,坚决抵制,从不姑息迁就。
这意味着,这里也是所有人的家,要让每个人感到受欢迎。与此同时,我们张开双臂,敞开大门欢迎这位愿意与民同在的教宗,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幸福的心情在这个家里款待他。
所有人需要更加谨慎和克制,以免陷入无益的争论,这会伤害共融并夺去我们对更好未来的希望。
然而,如果你们守斋或忏悔的时候不表里一致,就如上主所说那样,守斋和忏悔都要提高嗓门,都要让所有人看到,说:‘那是个义人,那正直的男人,那虔诚的女人……&rsquo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对那些以义人自居和‘忠实’於礼节规则者而言,这贺三纳的喜乐令他们不舒适,觉得荒谬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