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父圣雄甘地是非暴力的榜样,他为了拒绝暴力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文告中强调,非暴力应激励着各种宗教信仰,并成为信仰的中心,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光明、彼此相互尊重、自由与和谐。
教宗用主日弥撒天国喜宴的比喻,描述应邀参加筵席的人被不同的利益吸引而拒绝受邀。于是,为儿子准备喜宴的国王另寻宾客填满座席。教宗说,人类应自由地回应天主慷慨的邀约。
圣座认为,这些无辜的生命该当得到接纳和爱,不能受到斥责和拒绝。他们的出生权利也不应该被否认。最后,奥萨总主教祝愿联合国就冲突中性暴力问题举行的公开辩论会,能够帮助受害者得到治愈并找到希望。
据匿名消息来源称,这些人中,有政府官员、警察、消防队人员,他们拒绝向抗议者采取行动。另外,至少还有20位缅甸去年11月大选中选出的立法委员。
发起越南这一项青年日活动的救主会田皮耶神父说,因为澳大利亚当局拒绝他堂区内五十多位青年的入境签证,而这些青年当时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因此他在本地筹办青年日。
教宗说:人对天主的拒绝不会令我们气馁。我们身为基督信徒为这块沃土作证,换句话说,我们的信德虽然有限,却能显示有好土地,天主圣言在那里播下的种子结出正义、和平与爱、新人类及救恩的丰硕果实。
你顽固不化,拒绝悔改,只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天主的报应罢了。到那一天,天主的正义审判,将显示出他们的报应。天主必将按照个人的行为给予奖罚。凡恒心行善,追求不朽生命者,将得永生。
年高九十的厄肋阿匝尔拒绝吃猪肉,也拒绝他的「世俗朋友」为了救他一命的献计。这位老翁向来表里如一,品德高尚,他在生死关头依然维护尊严,「持守品德,甚至殉道,作出见证」。
问:拒绝怜悯的人不会寻求怜悯。答:拒绝怜悯很可能导致我们的生命无法获得圆满的意义,即生活在自我封闭、过分个人主义中,最後被窒息,再也无法享受生活的佳美。
因此,我拒绝他的评论,将之视为一种绝对虚假的含沙射影。伯恩克在文章中还写道,本笃十六世在《共融》(Communio)期刊今年7月的撰文中对犹太教的理解有问题,而且对基督徒给犹太人造成的痛苦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