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孤独和彼此拉开距离的世界上,那些被托付给我们的人必须从我们身上感受到善牧的温暖、我们慈父般的关怀、兄弟友爱之美,以及天主的慈悲。你们的亲爱子民的子女需要他们主教的关怀。”
天上的慈父,认识你真好!是你把我的从痛苦无望中拯救出来,我生命属于你,我要大胆地宣扬你的美好,让更多的人得到救恩。
在救恩史中,天主怀着慈父的耐心带领我们走出模棱两可,走入肯定、走入圣子降生成人和为救赎世人而死亡的具体实现。这就是我们的身份」。
我们的心之所以能够和无所不在处处都在的天父拉开距离,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常把天主想象得十分威严、高高在上、难以接近,或者是虚无缥缈、神妙莫测,忘记了他就是我们可敬可亲、极仁善极温良的慈父、须臾不离的知心朋友
喊醒更多沉睡的心灵,呐喊更多处于危险,危难中的弟兄姊妹,不断反省,总结,调整人生的方向,不再对于信仰,对于天上慈父辜恩负爱……!信德之友的聚会就此结束吗?!
说起他疾恶如仇,人们会想起他为悔改的罪人激动的流下眼泪,会想起他常常站在弱者的身旁,提携捧扶,真可谓严师慈父,神父对不正之风决不宽容,对怙恶不悛者,严辞谴责,勇武阳刚之气,浩然长存。
然而,她已经为此播下了种子,为十五、十六、十七世纪的人对天主的看法和他们与天主的关系奠定了革新的基础,使那个时代的教内人士,尤其是在俗教友,不再把天主当作冷酷严峻的判官,而是为了爱世人而无所不牺牲的慈父来孝敬
进入修会后借着不断的学习和祈祷,我体验到天主原来是平易近人的,他像慈父一样照顾每一个人,甚至将我们刻在他的手掌上。在他眼中我们是宝贵的、独一无二的。
由福音叙述中知悉(谷五21-43),这个病重垂危的女孩并未亲自向耶稣求治,而是深深爱着她的慈父极迫切极虔诚地为她代祷之后,使她获得了死而复生的奇迹。
教宗以慈父的心肠勉励场内外大约十万巴西青年要做基督的朋友,要坚固这项友谊,要向迷途和失落希望的同辈们为福音之美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