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抓住时机 做好福传
2009-04-09

在这四天时间里,龙全芳、刘养育、胡世斌、王毅、高牧一神父先后来到东堂协助这次福传活动、举行弥撒圣祭。

火灾中的守望犬
2011-01-20

我家里也一直都在狗,即使一条条都死去,也会有更多的狗被送来,因为在农村狗的繁殖速度太快,家家都有狗,小狗往往都会被送人或抛弃,为此我家里最多时曾出现过五条狗,有的是被人送来的,有的则是自己跑来的,赶都赶不走

孤残老人的幸福之家
2015-04-09

1997年下岗后,在家养猪,养牛,羊。闫春海夫妇都是热心肠,早些年常组织教友给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送生活用品。因着他和教友们的无私奉献,几十个教外人领洗进教。闫春海夫妇怎么会想起办幸福院呢?

永生才是人生
2025-07-11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至于犬马,皆能有;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肤浅的爱”也会使自己的家人满足于物质的舒服,而迷失了永生的追求。

写在爷爷去世八周年
2015-06-25

爷爷打得一手好算盘,谋得了一份差事,靠着微薄的薪水活着一家老小。从我记事起,每年到了麦收、秋收的季节,也是爷爷最忙的时候。那时候,爷爷总是一马当先带领家人在田里劳作直至颗粒归仓。

在有瑕疵的人中活出宽恕
2011-03-28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在面红耳赤深感愧疚之后,从此也成了用专用餐具的习惯。细想起来,好多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因着人的传统习惯、道德修养、知识层次等不同差异造成的。

为母亲洗脚想到的——写在四旬期
2011-05-04

俗话说:儿才知父母恩。我们可能要等到哺育自己的儿女时,才会懂得母爱。我们也可能永远读不懂母爱,因为,不同时代爱的付出是不尽相同的:为孩子有一口吃的,母亲自己忍饥挨饿,是那个时代常有的事情。

平凡中的不平凡
2011-10-25

进德老年公寓已收老人四百余人,因着她出色的工作,一直连任院长,但她常说:我没文化,也没有能力,真的很不配。田修女对工作人员一直强调:办老人院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能让老人得到无私的关爱。

无所不在的“永动机”
2012-03-22

我们学过生物学,知道食物链,各种生物在各自觅食的运动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能量从一种动物身上转移到另一种动物身上,最终归于泥土份,能量又回到了食物链的起点,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台湾:世界传播日黄兆明主教吁请为台湾教会媒体奉献
2012-05-23

(例如:关怀难民、外劳、非洲饥饿与爱滋孩童、印度乡村妇女及儿童、尼泊尔乡村妇发展教育、泰北清寒孩童教育认、泰缅边境难民营难童教育、大陆扶贫计画及医疗卫生教育服务、伊拉克战火难童、乌干达爱滋孤儿育幼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