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拉拉邦和整个印度国家,女孩满十二岁就可以进入修会,为进入初学期做准备;只有年满二十岁的女孩才可以发愿,如果在此期间发现自己没有圣召,随时都可以离开修会 面对这一提议,天主教“真理之光”周刊主编保禄
于枢机以天主教主教身份对苦难的国家做出极大的贡献,充份显示出天主教教士爱人如已,爱人胜己的精神,这段历史令人动容.....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对日抗战开始,我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浩劫与艰困。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宗教性最强、宗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家。1988年著名的美国民意调查机构乔治·盖洛普公司发现,在10个美国人中,有9人说他们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
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更方便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国家,从一个洲迁移到另一个洲。这个重大的社会现象带来许多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大约有一亿五千万移民散居世界各地。
这期间,在许多国家都无法领受这些圣事,但上主并没有留下我们孤独一人!在同心合一的祈祷中,我们确信祂的手将我们荫庇(参阅:咏139:5),并向我们高声重复说:不要害怕,「我已经复活了,而且与你同在!」
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如此:人人互为手足!在圣诞节,我们庆祝来到世界上的基督之光,祂为众人而来:不只是为了某些人而来。
本著「疫苗国际化」的精神,我呼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以克服在疫苗分配上的延误,促进疫苗的分享,尤其与最贫穷的国家分享。为那些失去工作,或遭遇严重经济困难且失去相应社会保障的人,死而复活的基督是安慰。
愿耶稣圣婴扶持生活在中东的基督徒团体,让那些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能活出不同信徒之间兄弟情谊和睦相处的美好。
至于国家间的来往,国际间的合作,更是离不开约,如《九国公约》《洛迦诺公约》《大宪章》《联合国宪章》等。
早在60年代,李光耀政府就为宗教政策定下基调,即既发展又约束,这是李光耀宗教思想首次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社会实践当中的尝试。新加坡官方坚持认为,宗教作为一种天赋神力,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