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村要盖圣堂。这本是一件好事,我却忧心忡忡。一天,我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妻子念经回来告诉我:“会长叫你去见个面,盖堂要集资,每人最少100元。”“你去吧。”我推辞道。
圣堂的正面为意大利式人字山墙,山墙尖部有高1.5米汉白玉雕塑的十字架竖立其上。山墙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高26米券尖塔式钟楼。
我问你进的堂指的是圣堂,而你竟然把进堂当作进食堂,让别人听了非笑死不可!甲:算老哥误会了行吗?其实,我比以前进步多了,一共进了六次圣堂!乙:你就是这样给咱教友争气吗?你常告解吗?
在目前城镇化的过程中,每天有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们涌向教会,来到圣堂,他们带着饥渴的心灵和需要,渴望教会,神父修女和教友们能给他们一点帮助。
完全把信仰“寄放”在圣堂里。而这样的信仰正确、有意义吗?似乎在聚会念经时有信仰、在圣堂里才有信仰。按照规矩、时间,念完了事。如此看来进堂念经就是信仰“唯一”该做的,其他一概多余!
下午,教宗将拜访相传昔日耶稣在约旦河受洗的地方,为天主教拉丁礼节和希腊-梅尔吉特礼节即将兴建的圣堂举行奠基礼。
晚上在圣堂持续到很晚。静默。有一种喜乐感让人沉醉。渴望保持住那团火。但往往有一个周期,许多人都有过灵性黑夜——光明——黑夜的经验。信仰之路就这样不断前进徘徊——徘徊前进。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主长得什么样”这样显得很幼稚但却实在令他们困惑的问题;他们也很活泼,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不愿意坐在板凳或者椅子上,而是到教室外面乱跑;他们也很虔诚,只要你告诉他们,天主喜欢他们,他们一定会跑到圣堂里跪下
过去教会每个圣堂都有一口“圣井”,将不能修复的圣物、洗圣血布等的水、及有关物件焚烧后的灰倒进里面,妥善处理。属于神圣标记的物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希望有条件的堂口能保持这一良好的传统,建造自己的圣井。
清晨五点钟,她们就起来念早课、唱圣歌、参加弥撒;中午在圣堂静坐;下午便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的圣母像前念玫瑰经、大声唱圣歌;黄昏时在院子里听小修生念一段福音;最后睡觉前还要念晚课及唱圣歌才结束这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