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今人所撰之经文,与昔日经文相比,从立意抒情、词采诸方面都逊色许多。何哉?撰者随意性强,文字功底有限,诵改写过的经文如苦路经,给人以弃珍珠拾泥丸的感觉。因此,若私诵,我则常念昔日之经文。
(格前10:31-33)我们必须将这些宝贵圣训铭刻在心而认真兑现,如此才能显示我们基督徒的超性大爱,才能证明我们愿意人人得救、人人获得永生的赎罪救世观、天国价值观。
而这三个如同天使般的陌生人的画影,总会沉入画前观像者的心底,进而会问究竟何者为父?何者为子?何者为圣神?
我们通常把领受这件圣事,称作领受共融:意思是藉着圣神的能力,参与圣体宴席的行动以唯一且深刻的方式使我们与基督契合,让我们在此刻预先品尝与天父的圆满共融,这是天国宴席的共融,在那里,我们将与诸圣人一同怀着喜悦,面对面地默观天主
徘徊于栅栏墓地,研读碑文,细观石刻,从字里行间,花蔓瑞兽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涌动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生命存在于每一石碑中。栅栏墓地凡是传教士、教友都于墓前立碑,个别墓依欧洲习俗设碣石于地面。
笔者在一次偶然瞻观重建主教座堂的芳名榜时意外发现了她老人家这一义举,事后问她怎么没听到您老提及奉捐一事?她老人家平淡地回答说:“那是我很多年艰苦劳动所得和教友的赠送,也没什么好说。”
耶稣不但是光荣的君王,更是受难的君王,这是从旧约观念到新约观念的最大改变。
此外,我也记得在那值得纪念的几天,在科隆、波恩和杜塞多尔夫的一些圣堂里面,都举行了整天二十四小时的朝拜圣体活动,有许多青年参与,他们在一起发现了默观祈祷的美妙!”。
总观神父一生,为信仰所受之苦,堪称致命;为重建教区、成立备修院,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为音乐、为艺术,殚精竭虑。说道神父秉性刚烈,与之接触的人都知道他粗中有细。
教宗提到先教宗说:“我敬爱的前任若望保禄二世在西元第三千年开始之际,建议教会默观基督的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