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她修养的住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爱主的老人,也是一位主爱的老人:她躺在床上,手里握着念珠,正念玫瑰经;床的上方高悬耶稣基督的苦像;床的里边摆满了圣经、圣书和“信德”、使徒报、圣心蓓蕾、荒漠清泉等教会报纸
1551年11月,因教区需要,沙勿略自日本乘船返回印度,途经上川岛(在香港西南约100英里),他在那里发现了一艘葡萄牙帆船“圣十字架”号,是他的一位好友贝雷拉的船只。他就搭乘此船前往马六甲。
说着,她童心焕发顺口唱起来:“穿一针,拉一线,一针一线奉献,一针一线奉献……”嗓子嘶哑,但感情纯朴稚气丰盈,令听者心向往之。“神父,您来得正好,给我终傅吧!不然遇有重病,还得烦劳教友去接您。
初秋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表弟和几个工友回原来的工地拉施工的机器。返程的时候,他漫不经心地往那块葱地扫了一眼,乱草深处,有一个人影头发蓬乱,正蹲在那里收获着所剩不多的葱。
窦神父以其深厚而渊博的灵修知识和经验,辅导、陪伴着大家,他以耶稣会祖依拉爵的灵修神操为脉络,五天的讲道中贯穿了六个层次的内容:1、认识、看清人生目的,我是谁?到哪里去?我认识自己吗?
耶稣开始教训他们:“人子必须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而在三天之后复活。”耶稣明明说了这话,伯多禄便拉他到一边,开始劝谏他。
就在这时,日军包抄而来,他的战友们大声喊他、推他、拉他,都无法搅扰他的酣梦。待众人各自忙着清点戎装辎重准备转移的稍稍安静的片刻,远方隐隐传来的枪声,却使他精神抖擞地跳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如他为拉匝禄而哭一样,他也为我们而哭。因为我们都是他的朋友。虽然我们不配,他还是说:“从今以后,我要称你们为朋友。”地陷天不塌,大灾显出大爱。
现在,我们要将记忆拉回到6年前的葬礼弥撒,当时的拉青格枢机,即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主持了这台弥撒并发表一篇感人肺腑的讲话,向世人推荐卡洛·沃依提瓦的圣德见证。跟随我。
这个大家庭是由20世纪意大利圣人瓜内拉(LuigiGuanella)神父所创立,这次朝圣是为了纪念这位圣人逝世一百周年。教宗向这个大家庭强调,天主是父亲,祂无法不爱我们,「最大的匮乏是缺乏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