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厄里亚先知与上主相遇时说,天主就像一缕微风,就如原文所说,上主以无声的旋律接近我们。教宗最后结论说:这是上主的语言的风格,我们在准备圣诞节期间,应感受到这风格:这对我们非常有益。
那个时代的人,更倾向于躲藏在一个精心安排的宗教内,像法利赛人那样恪守清规戒律;像撒杜塞人那样倾向政治妥协;像狂热派那样热衷于社会革命;像厄色尼派(esseni)那样奉行诺斯底主义。
四旬期有许多象征意义:主耶稣严斋四十天,战胜了魔鬼的三次诱惑;以色列子民出厄日多国游行矿野四十年,进入福地;人类等救世主耒临等了四千年,迎来了救世主耶稣。
在当天的弥撒福音中,天使告诉若瑟不要害怕娶玛利亚为妻,因为她将为世界诞生厄玛奴耳,意即天主与我们同在。天主与我们同在就是和平。礼仪中的《集祷经》也说:愿我们能在合一与和平的层面不断成长。
保禄表明:『你们的行动务要与你们所受的宠召相称,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厄四1-2)』。正是这三个态度。首先是谦逊;如果我们不谦逊,便无法缔造和平。
(迦2:20)从而改变我们从亚当厄娃那里传下来的自然生命,使我们的生命内产生出一种新的精神来抗拒邪恶,才能真正活出耶稣基督的生活。
拉杰沙希教区的马哈利领导科尼利厄斯·图杜(CorneliusTudu)「如果罗卡神父没有在这里种下基督的种子,我们今天部落就不会是如此优秀和有精心准备的专业人士。
基尔库克前总主教接替因年龄限制辞职的厄玛奴耳·德利三世(EmmanuelDellyIII)。1948年7月4日生于伊拉克北部扎胡,1974年6月1日被祝圣为神父。
她引用厄则克尔告知书34章16节的话——“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我要领回;受伤的,我要包扎;病弱的,我要疗养”——为灾区献上了虔诚的祈祷。
然而,有时我们会拒绝上主的邀请,就像诺厄时代的人们那样,当某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将发生时,没有人投以关注,因为众人只顾吃喝。生活只求满足个人所需,不再期待某个人的到来,一心只想为自己添置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