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青年人慷慨奉献教宗写道:“感恩应该成为世界圣召祈祷日庆祝活动的特征,因为它让我们回想起在各行各业事奉天主的无数基督徒。”教宗也特别邀请青年人为天主腾出空间,能在天主的召叫中获得幸福。
为行此事,我是与他人一起,怀着开放的思想和慷慨的心执行我们的使命,分享这理念和能力吗?最后,我知道培植一种朴实的生命的风格——时刻留意弟兄需要的生活方式吗?
以牧灵工作为例,枢机指出,应当“制定行动计划,用心聆听家庭,分辨出他们的真实需求并给予援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具体影响,进而清除掉各种妨碍他们慷慨接纳新生命的阻碍”。
尼古拉神父说,“父母常鼓励我们对人慷慨,对天主大方,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丹尼神父也指出,正是在父母的爱和榜样中,灵性生命潜移默化获得增长。莫里森一家还有一个特别的默契,即特别敬礼圣母。
年少的卢德是慷慨的典范:当她的婆母生活困苦(参阅:卢一1-18),她依然守候在婆母身旁,并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我曾从报刊上获知,比尔·盖茨为社会慈善事业所做的捐献,已达数亿美元,这在一般人眼里是个天文数字。这证明比尔·盖茨正在遵守耶稣的教训:“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将你的宝藏放在天上。”
但这毕竟有限,最后我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请寺庙的大和尚(方丈)帮忙,向基督教的长老同仁请求援助,又发动教友们捐献,才有了今天。回忆发展的艰难过程不禁眼泪汪汪,感谢好天主及和平之后,才总算有了今天。
在采访贾老师的时候,他缓慢地和我们交谈着,他说自己的病情全全托靠天主,并填好了遗体捐献书。谈到年龄大身体不好依然在为教会服务时,贾老师一脸幸福地说:在教会内工作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负担。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仍然念念不忘残婴院那些失去父母与家庭的孩子们,并嘱托我们一定要代他向残婴院捐献一万元。
为了赚钱,当时的犹太宗教领导阶层规定奉献的动物必须是经他们验收的,捐献的钱币必须照他们要求的。许多人带了自己精心挑选的牛、羊、鸽子等来奉献,也被迫放弃而购买他们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