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欢唱“盖主真复活,亚肋路亚”之日,我收到了一封使我感到无比安慰的回信:“您好,梅伯伯。来信收到。我已请主教为梅伯母莫尼加做了追思弥撒,又请邢文之副主教及佘山神父为她做了弥撒。这一切应感谢天主。
使其完善系统地言出天主派遣独生子降生、受死、复活全过程的经文,是教友们最喜欢的玫瑰经(教宗在原来三分的基础上又增加“光明五端”,使经文更加完美)。
用今日的言语来说,买屋而尚未付清贷款者,不能成为屋主一样。炼狱的道理不是天主教杜造的,它有圣经的根据。玛加伯书下第十二章提及犹太人在一次战役中有许多兵士战死了。
第一处为山园祈祷,第十六处为光荣复活,自门口,到慈云楼前转经天阶直达山庄的金龟岩后。像用白水泥雕塑,不怕风吹日晒雨淋,维妙维肖,凄楚动人,奉教者触目惊心!莫不深切痛悔,洗面革心,仰答主之至爱。
(咏145:14),并带领迷途者返回正道。「上主接近一切呼号他的人,就是一切诚心呼号他的人。」对于整个人类和我们个人的命运,上主绝不是漫不经心、遥不可及或不闻不问,很多时,我们反而感到他近在咫尺。
这事也发生在伯多禄和洗者若翰身上。若翰曾被关在囚牢里,孤独一人,万分焦虑,派他的门徒去询问耶稣是不是默西亚;最後却因舞女的任性和罪妇的报复而身首异处。
洗者若翰是当天教宗弥撒讲道中的核心人物。这几天的礼仪读经都在谈论若翰的使命,他生活在旷野中,劝人悔改,给人施洗。
我们都有共同的信仰,这里的老人们也几乎都是主内的弟兄姐妹们,我们每一次来都愿意带着耶稣的爱心,与老人们一起庆祝主的复活和主的降生。
依撒格从天主下令作全燔祭,到摩黎雅山祭献用了三天;耶稣从加尔瓦略山受死,到他的复活,也恰恰是三天时间。摩黎雅山祭子之地,亚巴郎就给它起名叫上主自会照料。上主岂能喜欢全燔祭和牺牲,胜过听从上主的命令?
家庭公祷的的重要意义除了公祷者本人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信仰的传承,爱惜下一代灵魂的得救,这比任何事情更重要。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位老师,一定要有言传身教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