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是在耶稣向门徒说祂必须受很多苦,并且要被杀害,但第三天必要复活(22节)后发生的。耶稣显圣容向我们描述了基督信仰对苦难的看法:苦难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短暂的过渡。
但是正如门徒们与复活主的相遇那样,“祂没有把门徒带回到他们先前的生活”,而是“使他们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视野,就像今天圣神要求耶路撒冷教会进入一个新的视野,不要努力回到先前的生活”。
唯一万古常新的是基督…他是从死者中复活的上主,天主把一切敌人,包括死亡在内,都屈服在基督权下”。将临期乃是基督信徒警醒的时期,因为他内心醒悟期望上主的来到,准备与上主相会。
一切看似无法化解的事物其实都有一种更重大的命运:天主造了我们是为让我们复活,这并非乌托邦的梦想,而是我们蒙召度圆满生活的自然逻辑。在基督死于十字架且复活的奥迹中,天主完成了祂的爱的计划。
初为人母者,怎能忘记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记,我也不能忘记你啊!’。教宗说:对天主永存不衰的爱怀抱绝对信心的这个邀请,与玛窦福音一段同样引人入胜的记载相互辉映。
如此一来﹐末世的圆满意味着升华转变﹐和为了永生的肉身复活。
充满圣宠者,上主与你同在!教宗用路加福音中天使向玛利亚预报基督诞生的这句问候语开始默想玛利亚的信德。
●《纳匝肋人耶稣》第二部(2007)这部内容丰富著作叙述了基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并以哲学的反思谈论历史上的耶稣,直抵人心。●《纳匝肋人耶稣》第三部这一部暂时还没有中文版。
教宗要求基督信徒效法耶稣,祂在治愈疾病,给予人安慰和了解,宽恕掌权者和弱小者的罪过之后,便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爱的最高举动。
读经、答唱咏和逾越节复活宣报应在读经台上宣读,也可在读经台讲道和领念信友祷词(弥总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