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父亲,儿子陈劭偲更多的是感恩与骄傲,他告诉笔者:在我眼里,爸爸是个严父,但是现在长大了,知道那都是为我好。他教会我要把‘孝’字做到每一个细节的地方,要莫欺人,莫怕人。
儿子长大以后,常有许多数学、物理问题请教他,他总是非常耐心细致地解答,并教给他好的学习方法。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工作上,他同样认真负责,堪为人师。
她常给我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说她在上学时有时中途回来正好能赶上家中有好吃的,不是谁生了病姥姥给做了好饭,就是有走亲戚的带来好吃的,她总能分上一份。
看见有的青年小伙脖子上挂着十字架,上面的人那么难看,认为带在脖子上好玩,怎么不选个好看点的带上,带那么恐怖又害怕的东西,认为不吉祥,当时根本不懂那是主耶稣受难的象征,是基督的苦像。
她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更是一位热心事主修女的好母亲。这次为地震灾区捐赠了二十多万元的物资。她遇上穷困的人,从不放过总要支助,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传道员。
他想让儿子长大后就像他自己一样,做一个好犹太教徒。但是一天,儿子来到他跟前对他说:“爸爸,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你,我将成为一名天主教徒,并和天主教的一个女孩结婚。”
虽然大家都觉得神父好———不愁吃不愁穿的就是“好”———可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出家修道当神父,就心疼了。神父不就是送个终傅,做台弥撒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教会可真就惨啦!谁去关心那些冷淡迷失的教友呢?
因此,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渴望过婚姻生活的我来说,自然也就不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更体会不到对方的感受。从我们订婚到结婚整整四年,我都不敢面对他,后来就偷偷的去北京打工了。
他强调,这位圣人告诉我们每个人,圣德“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好为“向世界揭示基督的真面容。”
在当代基督徒中有一种错误的做基督徒标准:以为能主日到圣堂参与弥撒,甚至参加各种培育,能每天祈祷并恭读圣经等就已经是满全了责任的好基督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