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四子王旗)教友因为交通不便,到四百里远的磨子山朝圣很困难,所以乌尔图沟天主堂本堂葛维德神父,也向教廷求得大赦,定于每年的7月16日——加尔默罗圣母圣衣瞻礼为朝圣日
在这群灿烂的新星中,其他精修圣人的信仰生活也光彩夺目,他们是意大利籍司铎洗者若翰·皮雅玛尔塔神父,生前创立了纳匝肋圣家会和上主婢女会;玛利亚·萨勒修女,她于1848年在西班牙出生
教宗方济各10月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小堂与枢机委员会成员一同共祭弥撒。枢机委员会首次集体会议10月1日至3日在梵蒂冈召开,教宗也出席会议。
她在加尔瓦略山上燃起期待圣子复活的信德火焰,并藉着母亲的爱将这火焰传给其他人。教宗说:让我们将信德的旅程、内心的渴望、我们的需要和全世界的需求,特别是对正义与和平的饥渴,托付给圣母。
(玛9:13)基督“我渴”的呼唤,曾震撼了加尔哥答那个弱小的妇女--德肋撒修女,貌似软弱无力的她,日夜穿梭于垂死者之中,用众人汇积的大爱,为无数个无家可归的贫者带去了一份希望,让他们从她身上感受到“基督之爱
副总理邦汶·阿滴列山(PongpolAdireksarn)亦在展览上称,他整个求学时期都在曼谷圣加俾额尔学校度过,得到良好教育,期间接受的英语训练在他出国留学时“极为有用”。
因此圣枝主日举行盛大的圣枝游行进城,在耶稣用最后晚餐的时间与地点举行弥撒,在加尔瓦略山追念耶稣的死:信友亲吻耶稣用以被钉的十字架……这些礼仪性的聚会包括读经祈祷、唱圣咏、圣诗等。
波兰籍方济各会士科尔贝神父和犹太籍加尔莫罗会修女施泰因就是在这里殉道的。教宗方济各先抵达奥斯维茨集中营,徒步跨过集中营大门,上面还留着昔日纳粹写的极具讽刺的口号:工作使人自由。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2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玛加伯书》,福音取自《路加福音》。这两篇读经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洁净圣殿。
来到坤甸庆祝会的孩子们,分成三个「村庄」:纳匝肋、加利肋亚和白冷。开幕礼于星期二下午举行,在玛利亚学校操场上有一个行军乐队和传统舞蹈。这些舞蹈象征着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