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分享会,两位名主持,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分享娱乐相互交融,恰到好处,但始终透出一个心声:人们的信仰是有需求的,人的本能在寻求天主;谁有能力拉近人与天主的关系,谁就深得人心;谁有能力让信友们在救恩的泉源里兴高采烈地汲水
谁买了这幅画,谁将会继承全部家产,当然包括所有的著名绘画。那位得到‘儿子’的人将得到一切!……两千年前,天主唯一的儿子为拯救全人类死在十字架上。
联盟在声明中说,如此一来,圣事可供出售,谁缴付教会税,谁就可以领受圣事。这教令超越了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在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时所谴责的贩卖大赦。
不管是当代社会还是未来社会,都是一个强调文化知识的社会,谁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知识,谁拥有了高尖端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这个定理对国家如此,对个人如此,对宗教也是如此。
弥撒福音记述耶稣问祂的门徒们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们说人子是谁?另一个是你们说我是谁?(玛十六13,15)。关於第一个提问,教宗指出,耶稣想知道人们的想法并不是为满足他们的欲望,而是为与他们交流。
教堂里的婚丧嫁娶,平时谁没进堂,谁家有什么事,心里跟明镜似的,她会合理地安排。人干活多了难免互有微词,她都一一化解。星期一、四教堂打扫卫生,她都比平日早到,打好水,洗好拖把,带头抢着干,收尾工作全包。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强调了圣伯多禄和保禄的教导,他们透过作耶稣的门徒、跟随祂,并宣讲福音,来回答人生的关键问题——“为我来说,耶稣是谁?”
这时我想起耶稣说过:“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和福音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得救性命。”
当天的福音取自《路加福音》,耶稣对门徒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教宗指出,这是基督徒的作风,因为是耶稣率先走过这条路。我们无法想象这条路之外的基督信仰生活。
1号抽得者叶家森兄弟,圣经经句(玛16:25)因为谁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须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